当前位置:首页成语词典

古代成语大全

古代成语大全

  • 下情上达

    xià qíng shàng dá

    成语意思谓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成语出处语出《管子 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中性成语紧缩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下乔入幽

    xià qiáo rù yōu

    成语意思原指鸟儿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山谷。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连动式成语古代成语
  • 虚气平心

    xū qì píng xīn

    成语意思虚:通“舒”。心平气和

    成语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虚气平心,乃至怒喜。”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效犬马力

    xiào quǎn mǎ lì

    成语意思效劳的谦词。意思是效犬马之劳。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八二回:“臣旧岁统率大军前去征进,非不效犬马力,奈缘暑热,军士不伏水土。”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动宾式成语古代成语
  • 心去难留

    xīn qù nán liú

    成语意思去:离开。心已在别处,难以挽留。

    成语出处南朝梁·王僧孺《为姬人自伤》诗:“断弦犹可续,心去最难留。”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先驱蝼蚁

    xiān qū lóu yǐ

    成语意思蝼蚁:蝼蛄和蚂蚁。自己先死埋葬地下,为别人驱除蝼蚁。比喻效命于人,不惜先死。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乘。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萧墙之祸

    xiāo qiáng zhī huò

    成语意思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董卓议立陈留王》:“速提雄虎之师,克定萧墙之祸。”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贬义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揎拳裸袖

    xuān quán luǒ xiù

    成语意思犹言揎拳捋袖。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夏侯玄]揎拳裸袖,径击司马师,却被武士擒住。”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形亲之国

    xíng qīn zhī guó

    成语意思指边界相邻而友好的国家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传》:“今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心虔志诚

    xīn qián zhì chéng

    成语意思虔:恭敬。心意恭敬、诚恳。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委实心虔志诚,料不能逃菩萨洞察。”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贬义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萧墙之变

    xiāo qiáng zhī biàn

    成语意思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由内部原因所致的灾祸、变乱

    成语出处《金史·后妃传·熙宗悼平皇后》:“海陵本怀觊觎,因之疑畏愈甚,萧墙之变,从此萌生矣。”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相去咫尺

    xiāng qù zhǐ chǐ

    成语意思咫:1咫=8寸;咫尺:距离很近。形容距离很短或相差很小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丙志·饶氏妇》:“相去咫尺,而莫见其形貌。”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中性成语补充式成语古代成语
  • 小器易盈

    xiǎo qì yì yíng

    成语意思盈:满。器物小,容易满。原指酒量小。后比喻器量狭小,容易自满。

    成语出处汉 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小器易盈,先取沉顿。”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
  • 畜妻养子

    xù qī yǎng zǐ

    成语意思畜:养育。旧指维持妻子和儿女的生活。

    成语出处《孟子 梁惠王上》:“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星前月下

    xīng qián yuè xià

    成语意思指月夜良宵。亦作“月下星前”。

    成语出处元·吕止庵《风入松》套曲:“常欢喜星前月下,休等闲间面北眉南。”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阋墙御侮

    xì qiáng yù wǔ

    成语意思阋:争吵;阋墙:兄弟相争于内;御侮:抵御外敌。比喻虽有内部争吵,仍能一致对外。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棠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下气怡声

    xià qì yí shēng

    成语意思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内则》:“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挟权倚势

    xié quán yǐ shì

    成语意思挟:倚仗。凭借和倚仗权势

    成语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他本是个君子人则挟权倚势,吹一吹登时教人烟灭飞灰。”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贬义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下气怡色

    xià qì yí sè

    成语意思形容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同“下气怡声”。

    成语出处《礼记 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心乔意怯

    xīn qiáo yì qiè

    成语意思谓心神不定,感到害怕。

    成语出处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折:“把不定心乔意怯,立不定肉颤身摇。”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