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成语出处宋 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成语意思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成语出处《南齐书 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成语意思凉:冷淡。指旧社会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成语出处宋 文天祥《杜架阁》:“世态炎凉甚,交情贵贱分。”
成语意思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
成语出处《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成语意思贯:穿透。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成语出处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
成语意思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成语出处明 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成语意思罗雀:设网捕雀。大门前面可设置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来的客人很少。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成语意思筋:筋骨;疲:疲劳;尽:完。形容非常劳累;力气已经用尽。也作“力尽筋疲”。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道傍田家》:“筋疲力尽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成语意思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成语意思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漂亮。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蓬步轻移,如花枝招展一般。”
成语意思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成语出处晋 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成语意思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成语意思猝:突然;出乎意料;防:防备。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成语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成语意思饱经:充分经历过;风霜:指艰苦的生活。形容经历过种种的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练。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说到这里,他的饱经风霜的发红的老眼里掉下了泪水了。”
成语意思安然:平安;恙:疾病;伤害;无恙:没有疾病、灾祸或事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经过动乱或灾害而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损害。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按院照旧供职,陆公安然无恙。”
成语意思置:放。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
成语出处清 顾炎武《华阴王氏宗祠记》:“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听民之所自为。”
成语意思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成语出处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成语意思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成语意思板;眼:民族音乐的节拍。每节中的最强音叫板;其余叫眼。比喻做事情有条理和有层次。
成语出处周立波《山那边人家》:“哭起来一数一落,有板有眼,好象唱歌,好听极了。”
成语意思宾:贵客。互相敬重就像与宾客相处一样。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庞公》:“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