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自负:自恃,自许。自恃而又自信自己的才能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成语意思故意装得疯疯癫癫;傻里傻气。卖:卖弄。
成语出处程道一《庚子事变演义》:“打算装疯卖傻,充作神仙附体,杀此一龙,自己便可即位。”
成语意思谓恐惧地躲藏,惊慌地逃窜。
成语出处明·李东阳《西北备边事宜状》:“朝廷命将出师,天威所至,雉伏鼠窜,无有遗者。”
成语意思贼:毁坏;夫:这,那。害了人家的儿子。对引导别人犯错误者的斥责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
成语意思原指国君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用以形容妄自尊大,滥用权势。
成语出处语出《书 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成语意思毙:倒下;死去。自己立法;却使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成语意思谓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语出《史记·商君列传》:“(秦惠王)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成语出处《史记·商君列传》:“(秦惠王)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成语意思将乌龟说成甲鱼。比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
成语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 贾氏五不可》:“晋武帝欲为太子娶妇。卫瓘曰:‘贾氏有五不可:青、黑、短、妒而无子。’竟为群臣所誉娶之,竟以亡晋。……俚语曰‘证龟成鳖’,此未足怪也。以此观之、当云‘证龟成蛇’。……”
成语意思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
成语出处《红旗》1984年第7期:“把领导干部要带头的问题突出地加以强调,对于防止对照检查走过场,是十分必要的。”
成语意思1.猪与狗。2.詈词。谓人下贱如牲畜。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他须纳住气,向连猪狗不如的人说好话。”
成语意思形容十分刻毒。
成语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6回:“惹的那个先生凿骨捣髓的臭骂一场,即刻收拾了书籍去了。”
成语意思自己甘心思想行为向坏的方向发展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2回:“你前程有在,但须澄心猛省,不可自甘堕落。”
成语意思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成语出处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成语意思朝:早晨。从早到晚不是歌舞就是宴饮。形容欢娱无度的生活
成语出处元·白仁甫《梧桐雨》楔子:“寡人自从太真入宫,朝歌暮宴,无有虚日。”
成语意思尊祟古代的,轻视当代的
成语出处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比十八妖魔辈,尊古蔑今,咬文嚼字,称霸文坛。”
成语意思犹言趾高气扬。语本《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成语意思见“足高气扬”。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智囊补·明智·伐卫》:“妾望君之人也,足高气强,有伐国之志也。”
成语意思罪孽深重;判一次死刑还不足以抵罪。(万死:死一万次)。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娘娘道此怪物,不可容留,随命侍者领去,弃之沟渎。婢子罪该万死。”
成语意思瘈:疯狂,特指犬发狂;噬:指疯狗咬人。比喻坏人非常疯狂,肆意闹事、破坏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二年》:“吴方无道,国无道,必弃疾于人。吴虽无道,犹足以患卫。往也,长木之毙,无不漂也;国狗之瘈,无不噬也。而况大国乎?”
成语意思犹言吹毛求疵。谓刻意寻人过错。
成语出处《新唐书·崔元综传》:“每受制鞫狱,必澡垢索疵,不入死不止,人畏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