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单方面所说的假话
成语出处《三国志通俗演义·姜维避祸屯田计》:“明公休听外人一面虚词,欲杀某也。”
成语意思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
成语出处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
成语意思指命虽好,运气却不好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成语出处《晋书·羊祜传》:“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成语意思湮没:埋没。名声被埋没;不为人知道。
成语出处《晋书 羊祜传》:“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悲伤。”
成语意思见“有名无实”。
成语出处《汉书·循吏传·黄霸》:“臣敞非敢毁丞相也,诚恐群臣莫白,而长吏守丞畏指……并行伙貎,有名亡实。”
成语意思鬻:卖;誉:赞美。自相矛盾,不能两立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
成语意思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成语意思财富过于充足会招致祸患。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折像传》:“吾门户殖财日久,盈满之咎,道家所忌。”
成语意思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成语意思比喻贪利忘义,谁给好处就投靠谁
成语出处鲁迅《我的第一个师父》:“便是所谓‘有奶便是娘’,在人格上是很不足道的。”
成语意思谓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
成语出处《宋史·范纯仁传》:“范纯仁,得一面识足矣。”
成语意思比喻无法解脱。
成语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牛九锁,更相牵挛,案明如市,不得东西,请谳得报,日中被刑。”
成语意思粗鲁的男人,蠢笨的妇女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5回:“宝玉素昔最厌勇男蠢妇的,今日却如何又命这两个婆子进来?”
成语意思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成语意思欺骗捉弄老百姓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四年》:“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
成语意思逾:越过,穿过;庖:厨房。越过厨房去吃饭。指办事不合情理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成语意思差:差错。一个念头的差错。
成语出处宋 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我本三生人,畴昔一念差。”
成语意思不正派的亲密朋友。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姚公子]自恃富足有余,豪奢成习。好往来这些淫朋狎友,把言语奉承他,哄诱他,说是自古豪杰英雄,必然不事生产,手段慷慨,不以财物为心,居食为志,方是侠烈之士。”
成语意思形容文辞冗长。
成语出处田北湖《论文章源流》:“盈篇累牍,而不知其谫陋,此其大蔽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