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眼界高但能力低。
成语出处清 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体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成语意思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成语意思眼高:眼界高;手低:指办事能力低。形容要求的标准高;但实际工作能力低。
成语出处清 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成语意思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指人不重名节,丧尽廉耻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留远亭》诗序:“诸酋又族妇抱刘以为戏。衣冠扫地,殊不可忍!”
成语意思相传枭是吃母的恶鸟,獍是吃父的恶兽。旧时比喻不孝的人。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苏楷为衣冠枭獍。”
成语意思腰鼓:古乐器,两头粗,中间细。比喻兄弟辈里居中的的那一个较差。
成语出处《齐书·沈冲传》:“冲与兄淡渊,名誉有优劣,世号为腰鼓兄弟。”
成语意思犹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卑劣的人。
成语出处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苏楷、高贻休、萧闻礼,皆人才寝陋……河朔人士,目苏楷为衣冠土枭。”
成语意思春秋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王受到感动。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指登场演戏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衣冠优孟,最易动人,而淫戏靡靡,有声有色。”
成语意思让盲人给盲人引路。比喻让愚昧无知的人去引导愚昧无知的人,只能使其更加迷惑。
成语出处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觉世训》:“怪人佛老之徒出,自中魔计,以瞽引瞽,讹人以不可知之事,以售己诈……兼之魔鬼入心,遂造出无数怪诞邪说,迷惑害累世人。”
成语意思倚、仗:依靠、凭借。倚仗官府的权势(欺负人)。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你说领着省事,掌着军权,居着高位,又道会亲处倚官挟势。”
成语意思眼光比天还高。比喻高傲自大,目中无人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6回:“你们这一班军装大买办,平时眼高于天何尝有个朋友在心上!”
成语意思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成语出处《国语 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成语意思比喻坏人、坏事虽已清除,但不良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成语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我一合眼就看见周大贵,大概是他阴魂不散,咱们要替他……”
成语意思诺:答应的声音。一声呼唤就有许多人答应。形容权势显赫;仆从很多。
成语出处唐 拾得《诗》:“人生浮世中,个个愿富贵;高堂车马多,一呼百诺至。”
成语意思同“一哄而起”。
成语出处《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
成语意思经过一阵喧闹后马上就散开了。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成语意思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成语意思斛:古代量器,1斛=5斗,1石=2斛。用一斛酒换了个凉州刺史。形容以贿赂手段求取官职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狠:凶狠。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 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成语意思比喻胡言乱语。
成语出处汉 焦赣《易林》:“一簧两舌,妄言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