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轨:法度;不轨:不遵守法度。指暗中谋划叛乱
成语出处汉·陈球《答袁术书》:“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
成语意思犹言引虎自卫。
成语出处王树楠《武汉战纪》:“命下之日,太后抱太子痛哭,言者交章论谏,且有引狼自卫之喻。”
成语意思狸:猫。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 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虽工不能。”
成语意思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极大。
成语出处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三十骨胳成,乃一龙一猪。”
成语意思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成语出处明 唐顺之《公移 牌》:“稍稍借贷度日,有收之年送还田主。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成语意思原指僧、尼挨门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处乞求施舍。
成语出处明·高攀龙《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若天分之我不承受,此家当,我却无分了,便至沿门持钵,仰息他人。”
成语意思用盲眼去辨别色彩。比喻没有正确的方法是达不到目的的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成语意思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骗自己。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琳传》:“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大国之事,其可以诈立乎!”
成语意思坚硬的榆树根。比喻思想顽固。
成语出处葛洛《卫生组长》:“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脑袋,像榆木疙瘩一样,三斧子五斧子劈不开。”
成语意思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成语出处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成语意思指时机尚未成熟。比喻谋逆未成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比喻思想顽固。同“榆木脑袋”。
成语出处刘绍棠《柳伞》三:“‘大叔,谢谢您老人家!’黄金印淌下了热泪,‘您敲开了我脖腔子上这颗榆木脑壳。’”
成语意思比喻思想顽固。亦作“榆木脑壳”。
成语出处谷峪《新事新办》:“你娘不是那榆木脑袋!娶亲不坐轿,这年头净这幺办,俺也赞成。”
成语意思比喻面子丧失干净。
成语出处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戴过一次高帽子的,从此颜面扫地,做不起人。”
成语意思盲:瞎。虽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人缺乏见识,或不识大体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于是李林甫、杨国忠二人,一齐上前取看,只落得有目如盲,也一字看不出来,跼蹐无地。”
成语意思苍蝇头般微名,蜗牛角样的小利。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成语出处明 陈汝元《金莲记 郊遇》:“看这些蝇名蜗利,心肠热凭谁淘洗。”
成语意思没有拴上缰绳的野马。比喻任意行动,没有约束。
成语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四回:“天机有碍尖还钝,野马无缰快已迟。”
成语意思犹言有眼无珠。
成语出处宋·苏轼《淮阴侯庙记》:“淮阴少年,有目无睹,不知将军,用之如虎。”
成语意思指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坏人。
成语出处清·梁启超《新民说·论尚武》:“然极韩、岳、张、吴诸武臣之力,卒不能制幺么小丑兀术之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