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见“指天誓日”。
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成语意思指晋代志士祖逖毅然立誓之事
成语出处《晋书·祖逖传》:“元帝时藩王争权,晋室大乱,元帝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逖率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揖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成语意思形容对人十分关心爱护(多指亲人)。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亲生的,正在乎知疼着热,才是儿子。”
成语意思终天:终身。终生思慕之情
成语出处南朝·梁·沈约《为齐竟陵王解讲疏》:“终天之慕,不续于短年,欷报之诚,思隆于永劫。”
成语意思章台:长安章台下街名。指妓女或不洁之妇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章台之柳,虽已折于他人;玄都之花,尚不改于前度。”
成语意思指知天时,通晓地利
成语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地形》:“知地知天,胜乃可全。”
成语意思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头!’大帅连这句俗语还不知道吗。”
成语意思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成语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老话头:不怕官,只怕管。在他檐下过,不敢不低头。只得要将铜钱银子出去打点。”
成语意思比喻窈窕美丽的女子。
成语出处唐韩翃有姬柳氏,以艳丽称。韩获选上第归家省亲;柳留居长安,安史乱起,出家为尼。后韩使人寄柳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成语意思形容居室、器物等长期封存而无人过问。
成语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余录其《浪淘沙》云:‘春到凤城中,游运方通,闲来指点过桥东。记得当时心醉处,蛛网尘封。’”
成语意思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
成语意思为:做。知道是应该做的就一定去做,形容尽心竭力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成语意思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出处语本《战国策 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成语意思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出处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球至于今,邈不可得。”
成语意思谓时刻相随。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八回:“琼英从小聪明,百伶百俐,料道在此不能脱生,又举目无亲,见倪氏爱他,便对倪氏说,向邬梨讨了叶清的妻安氏进来。因此安氏得与琼英坐卧不离。”
成语意思见“战无不胜”。
成语出处清·昭梿《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将军之事吴王亦至矣,为之辟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徕数郡。”
成语意思凡是知道的没有不尽说的。形容发表意见毫无保留
成语出处《魏书·李冲传》:“冲竭忠奉上,知无不尽,出入忧勤,形于颜色。”
成语意思犹肆无忌惮。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五回:“承辉做了帐房,一切上下人等,都是自己牙爪,是恣无忌惮的了。”
成语意思拥有崇高的名望。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一·台省互改》:“唯顾泾阳宪臣以铨郎救辛总宪外谪,后再入吏部,最为创见,然重望高名,终不得志而去。”
成语意思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
成语出处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