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成语出处宋·何承裕《戏为举子对句》诗:“晓来狗吠张三妇,日暮猿啼吕四妻。”
成语意思拿:抓住。捉住老鼠和猫。比喻能制服敌手。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若论我腹中的兵书,委的有神鬼不测之机,有捉鼠拿猫之法。”
成语意思侍:依赖;其:他的。自己仗着有才能。形容高傲,自负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2卷:“他也自恃其才,没有一个人看得入眼,所以缙绅之门,绝不去走,文字之交,也没有人。”
成语意思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成语出处梁启超《余之币制金融政策》:“其后有以调停之说进者,吾见其朝四暮三,无关宏旨。”
成语意思见“醉生梦死”。
成语出处郭沫若《前茅·哀时古调》:“陈涉、吴广起田间,农民之中今在否?一笔,全勾,醉死梦生俦!”
成语意思自始至终都不改变。
成语出处《荀子 礼论》:“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若一,是君子之道。” 又“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菨文章之等,以敬饰之,使生死终始若一。”
成语意思终:结束;始:开始。自始自终一个样子。自始至终,一直不变。
成语出处《荀子 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
成语意思震慑:震惊恐俱。使人们受到震动而害怕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任隗传》:“窦宪秉权,专作威福,内外朝臣莫不震慑。”
成语意思见“招是惹非”。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五回:“少年骄惰放肆……将来招事惹非,败坏家门。”
成语意思招惹是非。谓无故生事。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你许多时不行这条路,如今去端门看灯,从张员外门前经过,又是招是惹非。”
成语意思各种各样、各色各等的人们。
成语出处唐·陆贽《优恤畿内百姓并除十县令诏》:“百姓及诸色人等如能力行仁义,均减有无,赒贷贫人,全活数众者,府司具事迹闻奏,朕当授以官秩,蠲其征徭。”
成语意思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静内心。比喻修身养性。
成语出处《明史·丘濬传》:“愿陛下体上天之仁爱,念祖宗之艰难,正身清心以立本而应务,谨好尚不惑于异端。”
成语意思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不得人心
成语出处《晋书·慕容垂传》:“淮南之败,众散亲离,而垂侍卫圣躬,诚不可志。”
成语意思有文化,懂礼貌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1回:“媳妇虽不敢说知书识礼,然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俗话,是从小儿听到大的。”
成语意思同“坐吃山空”。
成语出处明·王玉峰《焚香记·离间》:“常言道,坐食山空,宁出一斗,莫进一口。自从你来了,弄得我火尽油干。”
成语意思同“坐失机宜”。
成语出处王闿运《丁锐义传》:“坐失事机,谁执其咎。”
成语意思坐:徒然,白白地。白白地失去好机会
成语出处《星火燎原·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但他主张向外发展是对的,而我们要他集中待命坐失时机则是错误的。”
成语意思见“招是惹非”。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他也有不平,有反抗,有战斗,而往往不过是将败落家族的妇姑勃谿,叔嫂斗法的手段,移到文坛上。嘁嘁嚓嚓,招是生非,搬弄口舌,决不在大处着眼。”
成语意思要把沙子蒸成饭。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同“蒸沙成饭”。
成语出处明 周履靖《锦笺记》第十九出:“清净是菩提,爱染难离,蒸沙为饭饭终非,暮鼓晨钟勤忏悔,怎免阿鼻。”
成语意思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为好
成语出处茅盾《林家铺子》:“大家喝了一会闷酒,抓腮挖耳地想不出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