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形容女子苗条的身段和洁白光润的肌肤。
成语出处宋·杨无咎《柳梢青》词:“玉骨冰肌,为谁偏好,特地相宜,一段风流。”
成语意思谓为数甚少。
成语出处宋·陈亮《水调歌头》词:“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明·袁宏道《西湖杂记》:“吾辈粗根浮器,不曾见得一个半个智识,可轻易谈佛法哉?”
成语意思用功劳来弥补过错。
成语出处《云笈七签》卷九十三:“追悔既往,洗心自新。虽失之于壮齿,冀收之于晚节。以功补过,过落而功全;以正易邪,邪忘而正在。”
成语意思忧虑国事,体恤百姓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救边》:“会坐朝堂,则无忧国哀民恳恻之诚,苟转相顾望,莫肯违止。”
成语意思谓仅能当一人之用,而无兼人之能。
成语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
成语意思犹言匹夫之勇。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荀彧传》:“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成语意思时间上先吃一顿饭。指年龄比别人稍长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越语》:“寡人礼先壹饭矣。”
成语意思指不分好坏,全盘否定
成语出处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的话虽是不错,但俗语说的,树大有枯枝,一国之大,自然是有好的有坏的,何必一棍打一船呢?”
成语意思同“莺歌燕舞”。
成语出处唐·鲍君徽《惜花吟》诗:“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
成语意思意:意愿,志向。志向远大,但才能浅薄。指志大才疏。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陈公墓志铭》:“臣素不识浚,亦闻其人意广才疏,虽有勤王之节,安蜀之功,然其败事亦不少。”
成语意思见“超今冠古”。
成语出处宋·朱敦儒《洞仙歌·赠太易》词:“这功名富贵,有也寻常,管做得、越古超今神妙。”
成语意思引述故事古义以讽刺今事。
成语出处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六:“援古刺今,箴戒得失,谓之箴。”《天讨·豕韦之裔〈普告汉人〉》:“述怀咏史,不过词人之习态,不可以为援古刺今。”
成语意思比喻没有依靠,处境艰难的人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犹欲盖弥彰。
成语出处《隋书·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传序》:“昔孔子修《春秋》,而乱臣贼子知惧,抑使之求名不得,欲盖而彰者也。”
成语意思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用的木棍;一概: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各从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
成语意思贯:连贯。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
成语出处《宋史·折德庡传附继闵》:“贼缘崖腹微径鱼贯而前,城中矢石乱下。”
成语意思动摇国基及民心。
成语出处《管子 五辅》:“若民有淫行邪性,树为淫辞,作为淫巧,以上谄君上,而下惑百姓,移国动众,以害民务者,其刑死流。”
成语意思用少数人抵敌众多的人
成语出处《金史·吾扎忽传》:“吾扎忽性聪敏,有才智,善用军,常出敌之不意,故能以寡敌众。”
成语意思喻指牵引媒介。
成语出处明 吴炳《情邮记 选艳》:“小人做官媒呵,移根接叶,种就了多少并头莲。”
成语意思倚仗官府的权势。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你说领着省事,掌着军权,居着高位,又道会亲处倚官挟势。”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从公道,依正理,怎做得倚官挟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