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见“掩恶扬善”。
成语出处《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赞》:“丹之辅道副主,掩恶扬美,傅会善意,虽宿儒达士无以加焉。”
成语意思九州:指全中国。月亮普照全中国,而人间苦乐不同,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成语意思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成语出处北周 庚信《燕射歌辞 角调曲》:“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
成语意思同“掩耳盗钟”。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难道他掩耳偷铃,则待要见世生苗。”
成语意思①佛教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有一佛出世。②引申为难得之意。③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差拨]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成语意思忧愁气愤得病了。形容极其忧愤。
成语出处《五代史平话 晋史》:“契丹因晋主招纳吐谷浑,遣使来让(责备),晋主忧愤成疾。”
成语意思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后以“莺飞草长”形容明媚的春景。
成语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成语意思见“愚夫愚妇”。
成语出处《淮南子·本经训》:“愚夫蠢妇皆有流连之心,凄怆之志。”
成语意思即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成语出处明·何景明《上杨邃庵书》:“群猜共怒,一吠百声,持辩风起,发言雷同矣。”
成语意思把丰年积余的粮食储备起来,留待灾年歉收时使用。
成语出处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以丰补歉,很有必要。”
成语意思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成语出处《宋书 乐志一》:“移风改俗,致和乐之极。”
成语意思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成语出处《魏书 高闾传》:“移风革俗,天保载定。”
成语意思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成语意思像蚂蚁、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结者之众多。
成语出处严复《原强》:“一旦有急,则蚁附蜂屯,授之以扞格不操之利器,曳兵而走,转以奉敌。”
成语意思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乱败之及,一发而不可收也。”
成语意思当:遮挡,阻挡。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成语出处郁达夫《出奔》:“东路北伐先锋队将迫近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仙霞岭下的时候,1926年的余日剩已无多。”
成语意思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成语出处《明史·外国传一·朝鲜》:“忠州左右乌、竹两岭,羊肠绕曲,有‘一夫当关’之险。”
成语意思《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范冉)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馀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范冉字史云,桓帝时曾任莱芜长。后以
成语出处《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范冉)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廕。如此十馀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成语意思①比喻消失。②比喻悬殊极大。
成语出处《周书·王褒传》:“云飞泥沉,金铄兰灭。”《隋书·卢思道传》:“云飞泥沉,卑高异等。”
成语意思迎:对着,冲着。顶着寒风,冒着大雪。常形容旅途艰辛。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真个是迎风冒雪,戴月披星,行彀多时,又值早春天气,但见三阳转运,万物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