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物产丰富,人民安康。
成语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大明御极,远绍虞唐,河清海晏,物阜民康。”
成语意思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作战非常勇猛
成语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3回:“况其子高怀德勇冠三军,万夫莫敌。”
成语意思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张孝祥《鹧鸪天·赠钱横州子山》词:“舞凤飞龙五百年,尽将锦绣裹山川。”
成语意思听到风声或看到踪迹,马上逃遁
成语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54回:“今又不能尽力拒敌,反是望风而走。”
成语意思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1回:“舅兄只顾要将细鸟带回船去,刚才被他这阵乱叫,以致众兽闻风而至,几乎性命不保。”
成语意思见“闻风而起”。
成语出处明·李贽《读史汇·储瓘》:“后泰州有心斋先生,其闻风而兴者欤。”
成语意思握发:握着头发;吐:吐出。为了礼贤下士而停止洗头和吃饭。指为国而礼贤下士
成语出处南朝·宋·何承天《宋鼓吹饶歌·思悲公篇》:“万国康,犹弗已。握发吐餐,下群士。惟我君,继殷周。”
成语意思微服:平民服装。私行:秘密出行。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到民间探访民情或疑难重案。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鄢赵争宠》:“只是此行敛些光彩,不可喝道而去,只得微服私行罢了。”
成语意思指琴、棋、书、画。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自古书、画、琴、棋,谓之文房四艺。”
成语意思见“文房四宝”。
成语出处宋·陈师道《〈寇参军集〉序》:“张、李氏之墨,吴、唐、蜀、闽、两越之纸,端溪、歙穴之砚,鼠须栗尾狸毫兔颖之笔,所谓文房四物,山藏海蓄,极天下之选。”
成语意思见“文房四宝”。
成语出处宋·陆游《闲居无客所与度日笔砚纸墨而已戏作长句》诗:“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成语意思见“无风起浪”。
成语出处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第11卷:“山内差役多客民充当,无风生浪,遇棚民有事,敲骨吸髓,弁兵附和为奸。”
成语意思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成语出处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成语意思枉:白白地。费:浪费。日、月:时间、光阴。白白地浪费时光。
成语出处宋·朱熹《管下县相视约束》:“不惟重扰灾伤人户,亦恐枉费日月,不能了办。”
成语意思由一根凤羽而显示其全貌。比喻卓越的人才所表现出来的某一方面或珍贵难得的事物的零星片断
成语出处清·平步青《霞外捃屑·诗话·费鹿峰诗笺》:“泛然酬应之作,犹是七子遗响,集未必存,威凤片羽,亦不可轻弃也。”
成语意思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的极度惶恐。
成语出处唐·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深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
成语意思犹言无风起浪。喻无端生事。
成语出处明·李贽《读》:“无风扬波,无事生事,一人好名,毒流万世,卒使管叔流言,新莽藉口。”
成语意思听到风声就起而赞同支持。
成语出处清·叶廷琯《鸥陂渔话·邹广文效忠图》:“随有乡勇章双桂等三千余人,闻风响应。”
成语意思望:看。风:风声。看到对方有什么举动,就积极响应。
成语出处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
成语意思玩:忽视;徇私:曲从私情。不顾公理王法,曲从私情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闻知你公正廉能,不肯玩法徇私……你与我把这事情用心问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