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头脑眩昏,眼睛昏花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卷:“半晌方上床,头眩眼花,倒在床上,四肢倦怠,百骨酸疼。”
成语意思同“同心同德”。
成语出处明·李东阳《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迹》:“君臣上下同心一德,则平居有所裨益,缓急有所倚仗。”
成语意思推:赞许。指有地位的人能降格与有贤德的人交往
成语出处《梁书·徐勉传》:“当应推贤下士,先物后身,然后可以报恩明主,克保元吉。”
成语意思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让。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
成语意思套言:客套话。套话不多说了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敬启者:彼此至好,套言不叙。”
成语意思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成语出处《花月痕》第四五回:“破庙荒凉,草深一尺,见一群的羊在那里吃草,颓垣败井,廊庑倾欹。”
成语意思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
成语意思套言:客套话;陈:陈述。套话不多说了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24回:“九娃拿了一封书,递于绍闻,书上写道:‘字启谭大哥下入目。兹启者,套言不陈。’”
成语意思心提在口,几乎要跳出来。形容恐惧。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不争你握雨携云,常使我提心在口。”
成语意思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大龢。”
成语意思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且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成语意思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有美堂记》:“今其江山虽在,而颓垣废址,荒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
成语意思谓光芒四射。
成语出处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昧爽放舟,晓色蒸霞,层岚开藻,既而火轮涌起,腾焰飞芒。”
成语意思倒塌了的墙,废弃不用的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成语出处宋苏轼《密州通判厅题名记》:“虽然,不可以不一言,使数百年之后,得此文于颓垣废井之间者,茫然长思而一叹也。”
成语意思通晓、洞察幽深而细微的道理。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佛光满禅师法嗣》:“并钩深索隐,通幽洞微。”
成语意思通晓、洞察幽冥之事。
成语出处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文成作师,通幽洞冥。”
成语意思同“通都大邑”。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成语意思见“甜言软语”。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滴珠叹了一口气缩做一团,被吴大郎甜言媚语,轻轻款款,扳将过来。”
成语意思铁铸的砚台被磨穿。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成语意思桃李盛开。泛指春日美景。
成语出处唐·罗邺《东归》诗:“桃夭李艳清明近、惆怅当年意尽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