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上天和人世无路相通。比喻亲友被隔绝,无法相会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直到得干戈平静,仙客入京来访,不匡刘尚书被人诬陷,家小配入掖庭,从此天人路隔,永无相会之日了。”
成语意思泰然: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
成语出处宋·陈亮《王珪确论如何》:“太宗方奋然有运天下豪杰之心,使新进叠用事,而玄龄泰然居之,不以进退自嫌。”
成语意思像猛虎和恶狼一样贪婪。形容贪婪无厌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志公和尚大乘赞》:“心行贪如虎狼。”
成语意思感应:交感相应。指有意志的天与世间的人能够交感相应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谏政理书》:“天人感应,阴阳相和。”
成语意思鉴:审察。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29回:“区区之心,唯以地方秩序为主,以人民生命财产为重,始终不渝,天人共鉴。”
成语意思同“同日而论”。
成语出处《晋书·郗鉴传》:“及愍怀太子之废,可谓柔而有正。武秋失节之士,何可同日而言!”
成语意思同“同日而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
成语意思通人:学识渊博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知识渊博通达古今的人才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熟能注意焉!”
成语意思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卢植传》:“中兴以来,通儒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敦悦之。”
成语意思壤:地。天和地,一在极上,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成语意思天上和地下的间隔,形容差别极大。
成语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刻碑》:“全与《砖塔铭》相似,王虚舟云必是敬客一手书,而刻手恶劣,较《砖塔铭》竟有天壤之隔。”
成语意思自己觉得快意。
成语出处宋·苏轼《杨绘可知徐州》:“坐废十年,陶然自得。”
成语意思恬然:安静舒适的样子;自得:自觉得意。形容心情安静、舒适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野老清淡,恬然自得。”
成语意思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女儿]饿到六天上,不能起床,母亲看着,伤心惨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
成语意思犹言口若悬河。
成语出处《司勘集》:“加以谈若悬河,识同藻鉴,车骑填门,履綦沓座,狎梵侣以玄深,结胜流而觞咏。”
成语意思饕餮: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猛兽。像饕餮一样凶恶贪婪。形容非常贪婪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9回:“而缙绅贪如饕餮,以百姓为鱼肉;官兵凶逾虎狼,视良民为仇敌。”
成语意思形容懊丧的神情。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
成语意思见“挑三豁四”。
成语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这家伙在挑三拨四,我去闯破她不呢?”
成语意思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成语出处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成语意思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成语出处秦·李斯《上书秦始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