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深奥的大道理。
成语出处叶圣陶《四三集·招魂》:“谈话不敷衍,不散慢,即使并没有什么深文大义谈出来,但灵魂与灵魂对面,总觉有古人诗句‘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乐趣。”
成语意思等闲:无关紧要。把它看成无关紧要,不予重视
成语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53回:“舍山后杨业干城之将,视为等闲而不用。”
成语意思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成语出处清·李渔《比目鱼·耳热》:“精神乏,安心要把驴儿跨,又谁知塞翁得马,塞翁得马。”
成语意思身边没有武器。谓赤手空拳。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庑下预伏壮士,突然杀出,将二人砍为数段。虽有从人,身无寸铁,一时毕命。”
成语意思犹言严刑峻法。
成语出处《北齐书·李维廉传》:“显祖尝召见,问以治方,语及政刑宽猛,帝意深文峻法,稚廉固以为非,帝意不悦。”
成语意思声闻:名誉。名声超过实际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正所谓声闻过实,君子耻之。”
成语意思济:帮助;救济。比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成语出处《明史·方逢时传》:“两人首尾共济,边境遂安。”
成语意思首尾:前后;乖互:相互违背。指前后互相矛盾
成语出处《宋书·徐湛之传》:“赍传之信,无有主名,所征之人,又已死没,首尾乖互,自为矛盾。”
成语意思同“食前方丈”。
成语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问》:“昔吾先君桓公善饮酒穷乐,食味方丈。”
成语意思落:下降。比喻心情不安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自实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似的,身子好像墽盘上蚂蚁,一霎也站脚不住。”
成语意思谓针对客观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态给予形象生动的描绘。
成语出处宋·苏轼《画水记》:“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
成语意思谓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成语意思同“骚人墨客”。
成语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元和至今,骚翁墨客,代不乏人。”
成语意思深文: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罗织: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成语出处清·汪琬《跋序》:“此皆当国者深文罗织,不足为据。”
成语意思涉:经历;履:踩踏。身涉危难,经历险阻。形容闯过重重困难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度尚传》:“磐身婴甲胄,涉危履险,讨击凶患,斩駗渠帅,余尽鸟窜冒遁,还奔荆州。”
成语意思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成语出处《后汉书 西羌传》:“初,饥五同种大豪卢匆,忍良等千余户别留允街,而首尾两端。”
成语意思谓地位低下,财力不足。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七卷:“自惜身微力薄,不能拔之风尘,所以怜而与游。”
成语意思狼狈:困顿窘迫。形容处境困顿窘迫,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晋书·刘琨传》:“自守则稽聪之诛,进讨则勒袭其后,进退维谷,首尾狼狈。”
成语意思视:看待;寇仇:仇敌。像仇人一样看待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成语意思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远景。
成语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是时海禁初开,恭恪此奏可谓识微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