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见“指日可待”。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一回:“将来执掌昭阳,可指日而待,为何夫人双眉反蹙起来?”
成语意思玩弄手法,掩盖真相。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3回:“又何尝有什么丑处!可见装点造作总难遮人耳目。”
成语意思比喻做了坏事的人心里总是不踏实。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这本是鸳鸯戏语,叫他出来,谁知他贼人胆虚,只当鸳鸯已看见他的首尾了。”
成语意思指对待人的态度好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5回:“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
成语意思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妇女雍容华贵的妆饰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棋游》:“纷纭,绣幕雕轩,珠绕翠围,争妍夺俊。”
成语意思州:旧时行政区划名;斗:方形量器。州郡像斗一样大。形容地方很小
成语出处《南史·恩幸传·吕文显》:“宗悫为豫州,吴喜公为典签。悫刑政所施,喜公每多违执。悫大怒曰:‘宗悫年将六十,为国竭命,政得一州如斗大,不能复与典签共临!’”
成语意思峥嵘:高峻的样子;崔嵬:高耸而参差不齐的样子。形容山势高峻险恶
成语出处唐·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成语意思同“诸如此类”。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二六:“诸若此类,注所未及,讵可以非注所有,而谓为异说乎?”
成语意思主:君主。君主蒙受耻辱,臣子只有以死报之
成语出处宋·张孝祥《代诸父祭伯父文》:“忠愤激发,肝胆轮囷,主辱臣死,臣敢爱身。”
成语意思许多像这样的事例。
成语出处《梁书 武帝纪中》:“凡后宫乐府,西解暴室,诸如此例,一皆放遣。”
成语意思谓不久即可成功。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成语意思许多像这种类型的。指与上述同类的。诸:一些;许多;如:像。
成语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诸如此类,不可具举。”
成语意思犹言诸如此类。
成语出处《宋书·文帝纪》:“又州郡估税,所在市调,多有烦刻。山泽之利,犹或禁断,役召之品,遂及稚弱。诸如此比,伤治害民。”
成语意思指超出常人。
成语出处《后汉书 刘虞传论》:“其能历行饬身,卓然不群者,或未闻焉。”
成语意思孥:妻与子女的统称。谓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成语出处《孟子 梁惠王》:“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成语意思比喻看问题总是以偏概全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朝:早晨。早晨开的花晚上就凋落。比喻富贵无常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朝荣暮落,始富终贫,范卷箦而后荣,邓赐钱而饿死。”
成语意思能识别人才,预料事情的变化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李谪仙》:“知人料事,尤其所难。”
成语意思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成语意思争荣誉炫耀自己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