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因有交情而互相照应或通融。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关碍处。”
成语意思至亲:关系最近的亲戚;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最亲近的亲属。一般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除是至亲骨肉,终日在面前的,用意体察,才看得出来。”
成语意思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成语意思贼偷了东西走后才云关门。比喻事故发生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法瑫宗一禅师》:“僧曰:‘若不遇于师,几成走作。’师曰:‘贼去后关门。’”
成语意思桀的犬向尧狂吠。比喻各为其主。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它也。”
成语意思同“重义轻生”。
成语出处唐·张说《巡边河北作》诗之一:“沙场积路何为尔,重气轻生如许国。”
成语意思珍:贵重的;奇:特殊的。珍奇的飞禽,罕见的走兽。
成语出处《尚书·旅獒》:“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
成语意思同“重义轻生”。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是以雄俊之徒,交党结伦,重气轻命,感分遗身。”
成语意思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用自己也不相信的去欺骗别人。形容别有用心或虚伪无力的欺骗行为。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8卷:“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成语意思自己遭受自己招来的罪过。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此乃学生考究不精,自取其咎,非圣太子之过也。”
成语意思取:取得;祸:祸事。自己招来祸事。
成语出处宋 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卷下:“故门高之弑,乐器之焚,亦是自取其祸也。”
成语意思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样子)。
成语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成语意思罄:尽,完。形容人罪恶极多,书写不尽
成语出处清·感惺《断头台·受献》:“到此是森罗殿上无私款,镜台前明照胆,要把君孽案重重彻里翻,竹罄南山。”
成语意思见“招权纳贿”。
成语出处《明史·石亨传》:“因劾亨招权纳赇,肆行无忌。”
成语意思见“招权纳贿”。
成语出处《元史·朴不花传》:“不花骄恣无上,招权纳赂,奔竞之徒,皆出其门,骎骎有赵高、张让、田令孜之风。”
成语意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的覆灭。
成语出处《阴符经》下卷:“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成语意思招权:弄权,揽权;纳贿:接受贿赂。抓权力,受贿赂。
成语出处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臣寮雷孝友上言》:“遂招权纳贿,其门如市。”
成语意思谓事情遭受挫折后,再从头做起。
成语出处郭沫若《北伐途次》:“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
成语意思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第六十一回:“杀场临敌处,冲开万马,扫退千军。更忠肝贯日,壮气凌云。”
成语意思谓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诸葛瑾……李肃、周条、石幹十一人,甄别形状。”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李肃]善论议,臧否得中,甄奇录异,荐述后进,题目品藻,曲有条贯,众以此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