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衔:含;规:圆形。指农历初八、九或二十二、二十三,月亮上弦、下弦的日子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生至户外,不见朱,翘首西望,月衔半规,昏黄中犹认旧径,见南向一第,朱坐门石上。”
成语意思守:操守。既有作为,又有操守
成语出处《尚书·洪范》:“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
成语意思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
成语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妙观变以师道自尊,妆模做样,尽自矜持,言笑不苟。”
成语意思犹言言行一致。
成语出处《晋书·孝友传·许孜》:“至性孝友,立节清峻,与物恭让,言行不贰。”
成语意思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成语出处《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成语意思形容极少。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他以为也许言语之间得罪了她,而她以为即使有一星半点的顶撞也犯不着这么客气。”
成语意思尽是逗人发笑的怪样子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料想不到,没有料到。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今日这般寒冷,满天雪片飘扬,仙姑忽来下顾,真是意想不到。”
成语意思微:微小;着:显着。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
成语出处宋 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
成语意思微:微小;著:明显;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它的实质。
成语出处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成语意思同“杳无踪迹”。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
成语意思旨:含意。言辞微妙,含意深远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礼部试策王道》:“圣哲垂训,言微旨远。”
成语意思枝叶:比喻琐细的言辞。形容言词文字简洁,没有枝蔓的言词
成语出处《宋史·李沆传》:“内行修谨,言无枝叶。”
成语意思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外国的有用的东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
成语出处毛泽东《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意见的批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成语意思一次错了;二次又错。形容不接受教训;屡犯错误。
成语出处《宋史 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耶?’”
成语意思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
成语出处王国维《人间词话》二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落第二手。”
成语意思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成语出处《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
成语意思见“一往无前”。
成语出处陶成章《浙案纪略》第四章第二节:“其行事也,常鼓一往直前之气,而不虑其他。”
成语意思仰:脸向上。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成语出处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序》:“后之君子,傥能芟削繁芜,增广阙略,矜其仰屋之勤,而俾免于覆车之祸。”
成语意思犹言渔人之利。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俄、德出为调停,借收渔翁之利,大局又为之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