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互通有无,互相接济。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刘定伯墓志铭》:“朋友有无相通,急难于我乎赴。”
成语意思见“杳无踪迹”。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
成语意思像鹦鹉一样学人说话。常比喻跟着人家的话说;或指搬嘴学舌。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成语意思燕婉:像燕子那样温婉和谐。比喻和谐温婉的夫妻之情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1回:“秦晋同盟,成两姓绸缪之好;朱陈媲美,缔百年燕婉之欢。”
成语意思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成语出处《晋书 姚襄载记》:“洛阳虽小,山河四塞,亦是用武之地。”
成语意思意料之外的钱财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且说周老爷凭空得了一千五百块洋钱,也算意外之财,拿了他便一直前往浙江。”
成语意思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6回:“法空这等铜筋铁骨,偏遇着文忠臣,更狠似他,真个一物一制。”
成语意思一件物品有一个主人。指物品有归宿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这披挂一物一主,看有什么人来。”
成语意思谓天地间凡事物皆有其法则、规律。
成语出处《诗·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成语意思没有踪影,没有音信。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2回:“晁夫人起先等那官府有甚赈济的良方,杳无影响;又等那乡宦富室有什么捐输,又绝无音信。”
成语意思没有一点消息。见“杳无音信”。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七章:“半年前就出走了,至今杳无音讯,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成语意思民间没有被弃置不用的人才。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成语出处《尚书 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成语意思形容能文能武。
成语出处《诗经 鲁颂 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成语意思见“扬威曜武”。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扬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
成语意思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成语出处《魏书·蠕蠕匈奴宇文莫槐等传论》:“是故魏氏祖宗扬威曜武,驱其畜产,收其部落。”
成语意思见“扬威曜武”。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扬威耀武显神通,走石飞沙弄本事。”
成语意思谓充分听取。
成语出处宋·曾巩《送江任序》:“既已得其所处之乐,而厌闻饫听其人民之事,而江君又有聪明敏急之材。”
成语意思遗文:前人流传下来的诗文;轶事:逸事。流传在外而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成语出处宋·朱熹《监潭州南岳庙刘君墓志铭》:“搜集先世遗文轶事,纤悉无遗。”
成语意思燕子在飞舞,黄莺在鸣叫。形容春光明媚。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此时正值暮春天气,只见一路上有的是红桃绿柳,燕舞莺啼。”
成语意思见“轶事遗闻”。
成语出处姚华《曲海一勺·骈史上》:“及于唐宋,其体益滋,稗则为山,说则为海,轶闻遗事,杂然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