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精神气度高高在上,把一切都比下去了
成语出处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4年10月21日》:“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
成语意思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成语意思《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浆。”因以“挹斗扬箕”谓徒有虚名。
成语出处《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奭斗)其酒浆。”
成语意思指先人留下的德泽和功业。
成语出处宋 王珪《天地太庙七室皇后庙奉慈庙奏告仁宗皇帝谥号祝文》:“伏以仁宗皇帝遗德余烈,蒙被天下,施之无穷。”
成语意思指天上。也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
成语出处唐 牛僧儒《周秦行纪》诗:“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
成语意思亦作“咬定牙根”。形容下定决心,坚忍不拔。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这长老咬定牙关,声也不透。”
成语意思见“咬定牙关”。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六回:“李逵浑身脱剥,咬定牙根,手双斧,从城濠里飞杀过来。”
成语意思说话颠三倒四。
成语出处《群音类选·〈绣襦记·蝎蛇炽恶〉》:“他是老年人,言颠语倒,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
成语意思谓互相配合,彼此协作。有时含贬意。
成语出处周立波《夏天的晚上》:“两个朋友一搭一档的,说了许多挖苦这首歌的话,实际上是挖苦因为这首歌而惹起了伤感的人们。”
成语意思形容微少零星。
成语出处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成语意思形容女子貌美,燕见之生妒,莺对之自惭。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二七回:“满园里秀带飘飘摇,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成语意思元、白:指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用来比喻作品胜过同时代有名的作家。
成语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我今日压倒元白。”
成语意思见“雁逝鱼沉”。
成语出处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雁断鱼沉,久隔音尘,此后相思两地分。”
成语意思形:形体。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成语出处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因得常哭于芸娘之墓,影单形只,备极凄凉。”
成语意思见“言而无信”。
成语出处《淮南子·泰族训》:“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成语意思蹙:皱起;頞:鼻梁。捂着耳朵,皱着鼻子。形容极其厌恶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河间妇传》:“自是虽戚里为邪行者,闻河间之名,则掩耳蹙頞,皆不欲道之。”
成语意思引:拉引;发:射箭。拉长了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比喻作好一切准备;等待时机;也可比喻善于启发引导。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成语意思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成语出处《榖梁传·僖公二十三年》:“伐国不言围邑。此言围邑,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范宁注:“前十八年。宋伐齐之丧,是恶也;今齐乘胜而报,是以恶报恶也。”
成语意思只有一个洞的网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成语意思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