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鸢:又名黑耳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到。比喻为功名利禄而极力高攀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成语意思菲:飘扬。烟雾飘飞露水凝集的样子。比喻书法
成语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论》:“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菲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成语意思幡:垂直的长条旗子。舞动着幡,敲打着鼓。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如今是扬幡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见了。”
成语意思高尚的风格和节操。
成语出处毛錡《悼念周恩来总理》诗:“可钦可敬的周总理,英风亮节堪师表。”
成语意思比喻态度轻佻好挑逗女子的人。
成语出处明 顾大典《青衫记 裴兴私叹》:“不相饶,游蜂浪蝶簇花梢,生来懒去追欢笑。”
成语意思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成语出处元·揭傒斯《彭州学记》:“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为宾主,治者狃闻习见,以遗风旧俗为可鄙,前言往行为可鄙。”
成语意思骥:千里马。苍蝇因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指普通人因沾了贤人的光而名声大振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成语意思义夫:指对妻子忠义的丈夫;节妇:指坚守节操,丈夫死后不再改嫁的妇女。指遵守礼教的男女
成语出处《周书·宣帝纪》:“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表其门闾,才堪任用者,即宜申荐。”
成语意思东汉陈实有子陈纪字符方、陈谌字季方,两人皆以才德见称于世。元方之子长文与季方之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问于陈寔,寔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谓两人难分高下。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后称兄弟皆贤为难兄难弟或元方季方。
成语出处东汉陈寔有子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两人皆以才德见称于世。元方之子长文与季方之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问于陈寔,寔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成语意思怨府:怨恨集中的处所;祸梯:导致祸害的途径。指人成天沉浸在怨恨之中,成为致祸的根由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毋为怨府,毋为祸梯。”
成语意思悍:凶暴蛮横。勇猛的武夫,凶悍的士卒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周书·王进传》:“五代之君,皆武人崛起,其所与俱勇夫悍卒,各裂土地封侯王,何异豺狼之牧斯人也!”
成语意思同“言出祸从”。
成语出处唐·陆贽《谢密旨因论所宣事状》:“其如言发祸随,求之以情既无端,验之以迹又无兆,宜蒙昭恕,理在不疑。”
成语意思丰:丰富;足:足够。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
成语出处明·杨柔胜《玉环记·玉箫叹怀》:“谁似你衣丰食足口头肥。”
成语意思使用中需要的本领,与学习中得到的东西不一致。
成语出处《明史·叶伯巨传》:“比到京师,而除官多以貌选,所学或非其所用,所用或非其所学。”
成语意思比喻前人留下的精美文章。
成语出处明·李东阳《跋〈聚芳亭卷〉》:“而诗书图史,遗芬剩馥,在其子孙者,其来未艾,谓非少保公之贤而至然哉!”
成语意思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
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君道》:“君者盘也,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
成语意思同“一帆风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一回:“三只大船载了许多人马头领,却投穆太公庄上行,一帆顺风,早到岸边埠头。”
成语意思丰:丰富;足:足够。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群仙朝圣》第二折:“你看他衣丰食饱无闲事,齐念禾词大叫呼,端的是壮观皇都。”
成语意思复:又,再。也是这样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所以卒无所建。”
成语意思同“鸦飞鹊乱”。形容纷乱。
成语出处清·华伟生《开国奇冤·约叙》:“最可笑那些提调、教习以及高等科学员,一个个跑得精光,只剩了些寻常科的学生,在那里鸦飞雀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