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呼天叫地的哭号,形容非常悲痛。
成语出处元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阑路驾上书》:“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
成语意思比喻牢固的政权或地位。
成语出处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村里的干部虽然调换了几个,而他两个却好像铁桶江山。”
成语意思形容非常亲密地相聚在一起。
成语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二四回:“合家俱到那园中石凳上坐下……团头聚面的说说笑笑,或是与儿子讲说些读过的书文,或是与女儿说些什么贤孝的古记。”
成语意思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
成语出处《晋书 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成语意思挑:挑选;拣:分拣。指从中仔细挑选
成语出处钱宁《圣人》第25章:“在西瓜、桃李、杏枣中间穿行,挑挑拣拣,寻些百姓乐趣,倒也乐而忘忧。”
成语意思突梯:圆滑;滑稽:圆转随俗。形容委婉从顺,圆滑随俗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成语意思比喻很多事情纠缠在一起,分辨不清。形容十分周密不露破绽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这桩套头裹脑的事,这段含着骨头露着肉的话。”
成语意思条:枝条;贯:钱串。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事理相通,脉络连贯。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
成语意思①大水奔流貌。常比喻说话连续不断。②喻声势浩大。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他便把他父亲怎的半生攻苦,才得了个榜下知县……一五一十、从头至尾、本本源源、滔滔滚滚的对那女子哭诉了一遍。”
成语意思水涌流貌。多比喻说话连续不断。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说罢,又把题诗的人名字,屈着手指头数出来,说了许多甚么生,甚么主人,甚么居士,甚么词人,甚么词客,滔滔汩汩,数个不了。”
成语意思坛:一种口小肚子大的陶器;罐:盛东西用的大口陶瓷器皿。形容旧有的条条框框或规矩等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敌人进攻时,对付的办法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先发制人’,‘不打烂坛坛罐罐’,‘不丧失寸土’,‘六路分兵’。”
成语意思蜩螗:蝉;沸:沸腾。形容声音嘈杂喧闹,好像蝉噪、水滚、羹沸一样。比喻纷扰不宁
成语出处梁启超《论美菲英杜之战事关系于中国》:“虽中原逐鹿,刘兴项仆,蜩螗羹沸,而彼一无所闻焉。”
成语意思风雅:风流儒雅。指有文化修养和生活风度
成语出处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一回:“钱江听罢,暗忖这人气宇非凡,谈吐风雅,倒把人民两字记在心中,料不是等闲的。”
成语意思见“谈吐生风”。
成语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1回:“一呼一吸兴致豪,谈吐风生议论高。”
成语意思倜傥:超逸豪爽,不拘束;风流:英俊有才学。英俊潇洒,不拘礼法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南邑某生,少而聪慧,既长,丰神韶秀,倜傥风流。”
成语意思蜩:蝉;螗:蝉的一种,体小,背青绿色,鸣声清圆;沸:开水翻腾。象蝉的叫,象沸汤的翻滚。形容社会动乱。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成语意思见“头疼脑热”。
成语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俺两口儿有些头痛额热,思想你时,见这半个衫儿,便是见您两口儿一般。”
成语意思形容罪恶极大。
成语出处毛泽东《质问国民党》:“这两种错误,都是滔天大罪的性质,都是和敌人汉奸毫无区别的,你们必须纠正这些错误。”
成语意思谓体会领悟深刻细致,而使描写或模仿巧妙逼真。
成语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檀栾卿》:“姿容艳丽,性格柔婉,所演剧甚多,俱能体贴入妙。”
成语意思形容说话滔滔不绝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是日焦大郎安排晚饭与满生同吃,满生一席之间,谈吐如流,更加酒兴豪迈,痛饮不醉,大郎一发投机,以为相见之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