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偷安:苟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时间短。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
成语出处三国魏·钟会《移蜀将吏士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俱碎。”
成语意思指凹进与凸出,不在同一水平面
成语出处《中国的西北角·陕甘形势片断》:“路面凸凹不平,车行其上,忽高忽低。”
成语意思手泽:为手汗所沾润。指先人遗物。
成语出处《礼记 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
成语意思桑中:桑林之间。指男女幽会的的密约。
成语出处《诗·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成语意思啬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
成语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成语意思天保:《诗经·小雅》中的篇名;九如:该诗中连用了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旧时祝寿的话,祝贺福寿绵长。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成语意思天不使人处于绝境。常指绝处逢生或得救。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8回:“也是天不绝人,放他一条活路。”
成语意思天步:时运。国运艰难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白华》:“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成语意思假:给予。天公不给以寿命。指寿命不长。
成语出处清·平步青《霞外裙屑》卷六:“予以先生此考,为一生心力所瘁,成以行世,足为读史者一助,惜天不假年,积四十六年之岁月,仅成全史三之一。”
成语意思挽袖露臂,挥动拳头。形容准备动武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拜月亭》第四折:“我特故里说的别,包弹遍,不嫌些蹬弩开弓,怎说他袒臂挥拳。”
成语意思脱去白衣,换上绿袍。谓初登仕途。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今幸已脱白挂绿,何不且到丈人家里,与他们欢庆一番。”
成语意思喻指亲兄弟。
成语出处《北齐书·孝昭帝纪》:“体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内瞻仰,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成语意思形容豪迈的演唱。
成语出处清·郑燮《道情》曲之七:“撮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铁板歌喉。”
成语意思螳臂:螳螂的前腿;扼:控制;辙:行车的方向。螳螂举起臂来阻止车的前进。比喻自不量力
成语出处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扼辙耳。”
成语意思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成语出处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 斗促织》:“螳臂当辙横,怒蛙致凭轼。”
成语意思螳臂:螳螂的前腿;当:阻挡;辕:借指车。比喻自不量力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成语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势弱难敌,谓之螳臂当辕;人生易死,乃曰蜉蝣在世。”
成语意思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
成语意思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
成语出处《三国演义》第七一回:“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示例〗忽听得轰的一声,犹如~一般。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成语意思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成语出处茅盾《参孙的复仇》:“立时天崩地坍一阵响,整个大殿倒塌。”
成语意思同“通权达变”。
成语出处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二公通变达权,皆可为长民者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