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术:手段,策略;策:计策。神妙莫测的计策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黄眉翁》第三折:“老仙长,将你那延寿的神术妙策,说与小官听者。”
成语意思同“善始善终”。
成语出处三国·魏·嵇康《琴赋》:“即丰赡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终。”
成语意思古代儒家六经即《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乐经》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成语意思指时运不济。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若不是我失时落势,怎生的便揽祸招危。”
成语意思以之为礼遇贤士之辞。
成语出处《诗 鄘风 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郑玄笺:“素丝者以为缕,以缝纰旌旗之旒縿。”朱熹集传:“言卫大夫乘此车马,建此旌旄,以见贤者。”
成语意思稀疏
成语出处鲁迅《社戏》:“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闲汉。”
成语意思放弃实在的,追求虚幻的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9回:“王兄本有养命金丹,今不反本求源,倒去求那服食养生之术,即使有益,何能抵得万分之一?岂非舍实求虚么?”
成语意思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零都郡复乳穴记》:“且夫乳穴必在深山穷林,冰雪之所储,豺虎之所庐。”
成语意思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成语出处清·翟灏《通俗编·禽鱼》:“一亩之地,三蛇七鼠。”
成语意思契阔:久别的情怀。指生死离合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成语意思祁:大。炎热的夏天,严寒的冬季。形容气候条件恶劣的时节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晋书·崔悦传》:“指命仆役,亦用礼节,盛暑祁寒,不便冒犯。”
成语意思见“随声附和”。
成语出处宋·孔炜《文安谥议》:“其学务穷本原,不为章句训话,其持论雄杰卓立,不苟随声趋和。”
成语意思见“水木清华”。
成语出处《宋书·隐逸传论》:“且岩壑闲远,水石清华,虽复崇门八袭,商城万雉,莫不蓄壤开泉,仿佛林泽。”
成语意思与山外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冱寒,于是乎取之。”
成语意思闪烁:光线忽明忽暗、摇动不定。比喻说话躲躲闪闪。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成语意思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成语意思四时:春、夏、秋、冬。四时之气具备。比喻人的气度弘远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成语意思麻木不仁,没有生气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犹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2回:“咱们不得束手旁观,睁着眼叫他陷于不义。”
成语意思把手笼在袖子里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也不协助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坐客韵》:“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缩手旁观初未识,两两三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