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束:捆;绑;就:接受。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成语出处《宋史 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成语意思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很齐全。
成语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12回:“掌柜的招呼进内,先把那包首饰秤准分两,再拣取应用各件,色色俱全。”
成语意思见“塞北江南”。
成语出处叶圣陶《坝上一天》:“我们这一回参观访问,常常听见‘塞上江南’的说法,常常看见‘塞上江南’的字样。”
成语意思虑:思考。谋划周密,考虑长远。指计划周到,具有远见
成语出处《邹智传》:“愿陛下以宰相为股肱,以谏官为耳目,以正人君子为腹心,深思极虑,定宗社长久之计,则大纲正矣。”
成语意思谓无法摆脱困境。
成语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然当群雄奸命之时,烽烟四起,运道梗绝,惟有束手就困耳。”
成语意思亦作“石室金鐀”。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
成语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司马贞索隐:“石室、金匮皆国家藏书之处。”
成语意思形容因各种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而造成百姓贫困的景象。匮,指财物匮乏。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今高昌诛灭,威动四夷,然自王师始征,河西供役,飞米转刍,十室九匮,五年未可复。”
成语意思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
成语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成语意思形容难以幸存。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九回:“降者三万人,除那逃走脱的,其余都是十死九活,七损八伤,颠翻在地,被人马践踏,骨肉如泥的,不计其数。”
成语意思不惜牺牲生命以报答国家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成语意思见“深山穷林”。
成语出处秦牧《莽原语丝》:“还有些人,钻到深山老林里找人参、采木耳,摘蘑菇。”
成语意思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成语出处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四 娇女诗》:“行不独自去,三三两两俱。”
成语意思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成语意思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成语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成语意思谓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成语出处唐·康骈《剧谈录·狄惟谦请雨》:“是时炎旱累月,烁石流金,晴空万里。”
成语意思高温熔化金石。形容天气酷热。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成语意思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成语出处《晚清文学钞 轰天雷》:“北山大哭,哭得声哑力竭,倒是嫂嫂劝住了。”
成语意思树立风俗教化。
成语出处《鹖冠子·王鈇》:“世莫不言树俗立化,彼独河道之行以至于此?”
成语意思兴盛、衰落、利益、损害,指世间人事发展的各种情况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仲尼》:“盛衰利害不能易,哀乐不能移。”
成语意思轮回:流转。佛教认为众生各依所做的善恶而在生死世界中循环不已,像车轮回旋不停一样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今日到来日修,每日去频发愿,过今年捱到来年,担阁了修行仙道远,则这生死轮回怎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