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易耨:勤于除草。深耕细做,及时除草。比喻精心耕种。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成语意思素绠:系在吊桶上的绳索;银瓶:装水用具。指井上汲水用具
成语出处宋·陆游《寄仗锡平老借用其听琴诗韵》:“寒泉不食人暍死,素绠银瓶我心恻。”
成语意思树:建立;扬:称颂。建立功业,流芳于世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隽不疑传》:“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成语意思时运不好;命运不佳。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蹇:不顺利。
成语出处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早是抱闲怨,时乖运蹇。又添这害相思,月值年灾。”
成语意思形容建筑、绘画等构思精妙,非人力所能为。
成语出处赵朴初《平等院》诗:“岂只是象教庄严继盛唐?更别有神工意匠。”
成语意思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
成语出处明 范受益《寻亲记 告借》:“念奴家时乖运乖,告求人出于无奈。”
成语意思指做事的能力强而辨识能力低。也指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很低,比喻贪得而不识货。
成语出处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一卷:“余尝谓北宋人手高眼低。”
成语意思舛:违背,不相合。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不意时乖运舛,登时也就遇害。”
成语意思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成语意思危险的阻障,指作为不采取行动的借口而捏造的或夸大了的危险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神魂:精神。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着了迷;以致心神不定;失去常态。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陆五汉硬留合色鞋》:“神魂颠倒,连家里也不思想。”
成语意思见“数黄道黑”。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4卷:“第一件一张花嘴,数黄道白,指东话西,专一在官宦人家打蜇,那女眷们没一个不被他哄得投机的。”
成语意思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0回:“你这丫头,也跟着他恁张眉瞪眼儿,说黑道白的。将就些儿罢了。”
成语意思国家持久太平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9回:“当今四海承平,万方朝贡,有什么紧急事情,这等大惊小怪?”
成语意思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决定。
成语出处宋 郑兴裔《辞知庐州表》:“恭望皇帝陛下察臣之诚,鉴臣之拙,收回成命。”
成语意思同“豕亥鱼鲁”。
成语出处清·钱大昕《序》:“而世之考古者,拾班范之一言,擿沈箫之数简,兼有竹素烂脱,豕虎传讹,易斗分作升分。”
成语意思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 好生》:“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化若四时而变物也。是以四海承风。”
成语意思尸:尸体;横:杂乱;遍:到处。尸体布满四野;形容死人极多。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直杀到天明,却才收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成语意思裋褐:古代仆役所穿的短衣。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形容生活贫苦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贡禹传》:“妻子糠豆不赡,裋褐不完。”
成语意思败坏教化和风俗。
成语出处《汉书·货殖传》:“又况掘冢搏掩,犯奸成富,曲叔、稽发、雍乐成之徒,犹夏齿列,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