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谈说古今事。形容话题广泛。
成语出处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只待要说古谈今,寻山问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润物,治国齐家。”
成语意思比喻前进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上西天拜佛走一遭,怕什么山高路险,水阔波狂。”
成语意思伸:伸直;索:绞合。把钩伸直,绞铁成索。形容力大
成语出处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桀淫虐有才,力能伸钩索铁,手搏熊虎。”
成语意思泛指山水景色。
成语出处唐·薛用弱《集异记·蒋琛》:“山势萦回水脉分,水光山色翠连云。”
成语意思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成语出处唐 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成语意思韶光:美好的时光;淑:美好。春天的美好景象
成语出处唐·李世民《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
成语意思泛指生和死。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成语意思韶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光阴像飞箭一样流逝
成语出处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一折:“端的是韶光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
成语意思跳越溪谷,直入云霄。比喻出人头地。
成语出处金 元好问《刘景玄墓铭》:“及吾未老,当见汝耸壑昂霄时耳。”
成语意思升:上升,提高。比喻事情循序进行由浅入深
成语出处《尚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成语意思谓故为怪异。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变调》:“今之梨园,购得一新本,则因其新而愈新之,饰怪装奇,不遗余力。”
成语意思喉:喉咙。小骨头卡在喉咙之间。比喻心里有话,非说出来不可
成语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鲠”段玉裁注:“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骾之臣。”
成语意思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
成语出处《晋书 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
成语意思止:禁止,组织。鼓励立功,防止过失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疑》:“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明者也,非能生功止过者也。”
成语意思见“树大招风”。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太平懃禅师法嗣》:“问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潭深鱼聚。’悟曰:‘见后如何?’师曰:‘树高招风。’”
成语意思犹言随高就低。
成语出处《豆棚闲话·介之推火封妒妇》:“那些人家,或老或少,或男或女,或拿根凳子,或掇张椅子,或铺条凉席,随高逐低,坐在下面,摇着扇子,乘着风凉。”
成语意思指事情关系着根本或全局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9回:“郭槐到了此时,岂不知事关重大,横了心再也不招。”
成语意思拙:劣,不好。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娶小乔》头折:“争奈我时乖运拙难前进,几时能够朝帝阙受君恩。”
成语意思指赦免过错,宽恕罪行。
成语出处《易 解》:“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成语意思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也用于一般人事往来。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嘉传》:“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