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心怀国家,努力做好工作。
成语出处《后汉书·祭遵传》:“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成语意思仰:抬起头;俯:低下头,弯下腰。指多方或仔细观察。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成语意思用功劳来弥补过错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据传》:“据以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过,弃瑕取用,举清厉浊,足以沮功。”
成语意思衣冠:古代士人阶层以上戴冠;辐辏:车辐聚集。指聚集一处。比喻达官显宦汇聚一处
成语出处唐·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金城北峙,玉关西候,山泽骈罗,衣冠辐辏。”
成语意思犹欲盖弥彰。
成语出处《隋书·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传序》:“昔孔子修《春秋》,而乱臣贼子知惧,抑使之求名不得,欲盖而彰者也。”
成语意思一次击鼓发动进攻就把敌人打跨了。指趁有利形势一举打垮敌人
成语出处明·沈采《千金记·定谋》:“昨日令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迳截赵魏,掩其不备,一鼓而下。”
成语意思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用的木棍;一概: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各从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
成语意思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
成语出处晋·范汪《请严诏谕庾翼还镇疏》:“而玄冬之月,沔汉干涸,皆当鱼贯而行。”
成语意思贯:连贯。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
成语出处《宋史·折德庡传附继闵》:“贼缘崖腹微径鱼贯而前,城中矢石乱下。”
成语意思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槲的木棍;一概:一律。用同一个标准来评论、看待或处理。多形容不分性质、不加区别地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成语意思贯:连贯。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成语意思动摇国基及民心。
成语出处《管子 五辅》:“若民有淫行邪性,树为淫辞,作为淫巧,以上谄君上,而下惑百姓,移国动众,以害民务者,其刑死流。”
成语意思用少数人抵敌众多的人
成语出处《金史·吾扎忽传》:“吾扎忽性聪敏,有才智,善用军,常出敌之不意,故能以寡敌众。”
成语意思允:诚信;克:能够;让:谦让。既诚敬又谦让
成语出处《尚书·尧典》:“允恭克让。”
成语意思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从管子里看天。比喻见识非常狭隘;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很肤浅;很片面。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成语意思用竹管看豹,只能见其身上的一斑。比喻目光狭隘,见识短浅。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成语出处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成语意思喻指牵引媒介。
成语出处明 吴炳《情邮记 选艳》:“小人做官媒呵,移根接叶,种就了多少并头莲。”
成语意思倚仗官府的权势。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你说领着省事,掌着军权,居着高位,又道会亲处倚官挟势。”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从公道,依正理,怎做得倚官挟势。”
成语意思借公务谋取私利。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
成语意思济济:美好貌。形容服饰华丽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2出:“自来不识恁底,平日我衣冠济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