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成语出处元·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谏父》:“爹爹,正是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成语意思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2卷:“自古道,‘养儿待老,积谷防饥。’你我年过四旬,尚无子嗣。光阴似箭,眨眼头白。百年之事,靠着何人?”
成语意思见“元恶大憝”
成语出处《后汉书·陈蕃传》:“元恶大奸,莫此之甚。”
成语意思元恶:首恶;憝:奸恶。原指大为人所憎恶。后指元凶魁首。
成语出处《尚书·康诰》:“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后汉书·陈蕃传》:“元恶大奸,莫此之甚。”
成语意思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成语出处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且要而言之,五等之君,为己思治。”
成语意思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成语意思抑:遏制。压制坏人坏事,宣扬好人好事
成语出处汉·刘向《新序》:“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起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
成语意思谓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
成语出处汉·班固《白虎通·谥》:“天子崩,大臣至南郊谥之者何?以为人臣之义莫不欲褒其君,掩恶扬善者也。”
成语意思隐:隐匿;隐瞒;扬:宣扬。隐蔽别人的坏处;宣扬别人的好处。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成语意思见“掩恶扬善”。
成语出处《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赞》:“丹之辅道副主,掩恶扬美,傅会善意,虽宿儒达士无以加焉。”
成语意思溢:水满流出,宣扬。掩盖恶行,宣扬美德
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张魏公三战本末略》:“野史各有私,好恶固难尽信,若志状,则全是本家子孙、门人掩恶溢美之词,又可尽信乎?”
成语意思前人遗留下的恩德功业。
成语出处《后汉书 王昌刘永传论》:“观更始之际,刘氏之遗恩余烈,英雄岂能抗之哉!”
成语意思谓明知其为错误而有意仿效之。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成语意思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状元下马就亲,洞房花烛,燕尔新婚。”
成语意思九州:指全中国。月亮普照全中国,而人间苦乐不同,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成语意思元恶:首恶;枭:悬头示众。指首恶没有受到惩治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
成语意思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成语出处《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成语意思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成语出处北周 庚信《燕射歌辞 角调曲》:“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
成语意思虽然勇敢;但是缺乏谋略;常指靠蛮力而不靠智慧的人。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荀攸》:“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
成语意思同“掩耳盗钟”。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难道他掩耳偷铃,则待要见世生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