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所说的话多数不符合事实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平话》下卷:“宋齐丘不欲唐主割地,谓李德明轻佻,言多失实。”
成语意思同“一朝一夕”。
成语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成语意思德:心意。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成语出处《尚书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成语意思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成语意思《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浆。”因以“挹斗扬箕”谓徒有虚名。
成语出处《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奭斗)其酒浆。”
成语意思指先人留下的德泽和功业。
成语出处宋 王珪《天地太庙七室皇后庙奉慈庙奏告仁宗皇帝谥号祝文》:“伏以仁宗皇帝遗德余烈,蒙被天下,施之无穷。”
成语意思指天上。也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
成语出处唐 牛僧儒《周秦行纪》诗:“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
成语意思御:抵挡;国门:京都城门,边界线。将敌人阻挡在境外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今有御人国门之外者。”
成语意思亦作“咬定牙根”。形容下定决心,坚忍不拔。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这长老咬定牙关,声也不透。”
成语意思见“咬定牙关”。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六回:“李逵浑身脱剥,咬定牙根,手双斧,从城濠里飞杀过来。”
成语意思说话颠三倒四。
成语出处《群音类选·〈绣襦记·蝎蛇炽恶〉》:“他是老年人,言颠语倒,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
成语意思元、白:指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用来比喻作品胜过同时代有名的作家。
成语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我今日压倒元白。”
成语意思见“言而无信”。
成语出处《淮南子·泰族训》:“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成语意思蹙:皱起;頞:鼻梁。捂着耳朵,皱着鼻子。形容极其厌恶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河间妇传》:“自是虽戚里为邪行者,闻河间之名,则掩耳蹙頞,皆不欲道之。”
成语意思引:拉引;发:射箭。拉长了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比喻作好一切准备;等待时机;也可比喻善于启发引导。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成语意思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成语出处《榖梁传·僖公二十三年》:“伐国不言围邑。此言围邑,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范宁注:“前十八年。宋伐齐之丧,是恶也;今齐乘胜而报,是以恶报恶也。”
成语意思只有一个洞的网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成语意思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成语意思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成语意思比喻庸才下品。
成语出处隋 江总《让尚书令表》:“谬以商丘之木,遂比舟楫之材;燕岱之石,混同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