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盱衡:举眉扬目;厉:严厉;色:面色。横眉怒目,面色严厉。
成语出处《汉书·王莽传》:“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
成语意思心里慌张忙乱,心绪混乱。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九回:“却才上胡梯,踏了个空,争些儿跌了一交,因此心慌撩乱。”
成语意思寻幽探胜,游山玩水。语出晋陶潜《归去来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区而经丘。”
成语出处语出晋·陶潜《归去来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成语意思修:整治。重修旧好,缔结联盟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九年》:“楚子使公子辰如晋,报钟仪之使,请修好结成。”
成语意思见“响答影随”。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吕公墓志铭》:“稽古盛际,同寅协恭,百僚师之,以洽时雍,譬伯与仲,响和景从。”
成语意思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成语出处《左传 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唐 白居易《赎鸡》诗:“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成语意思①《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后以“先号后笑”指命运先凶后吉。②指文章或著作结尾比开头精彩。
成语出处《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成语意思谓分清源流。
成语出处《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成语意思谓初凶后吉。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申屠刚鲍永等传赞》:“鲍永沉吟,晚乃归正,志达义全,先号后庆。”
成语意思旧时比喻先生女后生男。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生下三女一男:儿子名承祖,长女名玉英,次女名桃英,三女名月英。元来是先花后果的,倒是玉英居长,次即承祖。”
成语意思供养:奉养。原为佛家语。指用香和花供养,是佛教的一种礼敬仪式。后比喻虔诚的敬礼。
成语出处《金刚经》:“以诸花香,以散其处。”
成语意思行:所作所为;使:命令,指使。所作所为好像有人指使似的。比喻做事自觉主动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
成语意思血海:形容杀人很多。血流成海,尸积如山。形容伤亡十分惨重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王马破曹》第二折:“杀的他血海尸山人马亡,似败叶,狂风荡。”
成语意思伏羲氏以前的人,即太古的人。比喻无忧无虑,生活闲适的人。
成语出处晋 陶潜《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成语意思寻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成语出处宋 韩虎《涧泉日记》中卷:“其寻行数墨,又拘拘以论说为学。”
成语意思行动变化之快速就像神仙。形容行动变化快得出奇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当今陛下临制海内,一齐天下,口虽未言,声疾雷电,令虽未发,行化如神。”
成语意思人口少的人家。旧时也指寒微人家。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九卷:“和氏道:‘我们是小户人家,不像大人家有许多规矩。’”
成语意思行为志趣相同。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成语意思和:温和;平:平静。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身心安宁
成语出处宋·苏辙《既醉备五福论》:“醉而愈恭,和而有礼,心和气平,无悖逆暴戾之气干于其间。”
成语意思向火:烤火;乞儿:乞丐。近火取暖的气丐。比喻趋炎附势的人。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旦火尽灰冷,暖气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