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比喻年纪轻就建立功业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成语意思只有经过学习,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成语出处江泽民《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不知,就要学习,学而后知不足。”
成语意思弦:琴弦,装上弦;鼓:弹。装上弦开始弹奏音乐
成语出处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成语意思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成语意思见“洗耳恭听”。
成语出处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哥哥才学,与在下不同,有什么名人名书,前皇后代,哥哥讲说些儿,小官洗耳拱听。”
成语意思系:结。光挂着却不吃。指中看不中吃的东西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吾岂綔瓜也哉!鄢能系而不食。”
成语意思罔:同“惘”,迷惑。只读书而不肯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收获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成语意思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成语意思虚:空;淈:枯竭。比喻越虚心求知,知识就会越渊博
成语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蘥乎,虚而不淈,动而愈出。”
成语意思习:习惯。指常见之事,就觉察不到存在的问题
成语出处战国·宋·孟轲《孟子》:“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
成语意思指互相配合、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
成语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成语意思指用途可大可小。
成语出处《论语 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小大由之。”
成语意思雄飞:比喻奋发有为;雌伏:比喻隐藏,不进取。要有雄心壮志,不能无所作为。
成语出处《后汉书·赵典传》:“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成语意思兄弟和悦相亲貌。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成语意思拴住风,捉住影子。比喻无法办到的事。也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作根据。
成语出处汉 荀悦《汉纪 成帝纪三》:“听其辞,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若系风捕影,终不可得。”
成语意思寻:探求。探风势,捉影子。比喻说话做事毫无根据
成语出处晋·陆机《演连珠》:“是以重光发藻,寻虚捕景。”
成语意思暴:突然而猛烈。形容声势浩大,来势迅猛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丙志·舒州刻工》:“至午,黑云倏起西边,罩覆楼上,迅风暴雨随之。”
成语意思兴:兴趣;复:双重。兴趣很浓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公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成语意思亦作“系风捕影”。①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②比喻不露形迹。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成语意思萧:艾蒿;荣:开花。比喻委曲求全而飞黄腾达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