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成语意思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成语出处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成语意思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成语出处《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成语意思乌;乌鸦。喜爱那所房屋;连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比喻由于喜爱某人也连带地喜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尚书大传 大战》:“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孔丛子 连丛子下》:“若夫顾其遗嗣,得与群臣同受厫福,此乃陛下爱屋及乌,惠下之道。”
成语意思油然:自然地;不由地;生:发生;产生。多指某种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成语意思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成语出处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成语意思穷、尽:完。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成语出处宋 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成语意思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多种颜色;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各种颜色错杂繁复。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成语意思谓平时说话不多。
成语出处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一章:“少言寡语的赵庆田,是和他一起参的军,一起入的党。”
成语意思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别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成语意思千句话万句话;形容话很多。
成语出处《鹖冠子 世兵》:“千言万语,卒赏谓何?”
成语意思漠:冷淡;冷漠。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明 朱之瑜《与冈骑昌纯书二首》:“至于一身之荣瘁,禄食之厚薄,则漠不关心,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
成语意思异:另外的;别的;迁:改变;变动。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成语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成语意思为:干,做。喜欢自己亲手去做。
成语出处田海燕《吴玉章同志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活动》:“至于四川的革命事情,还望四川同志好自为之。”
成语意思径:门外的路;庭:门院里的地;径庭:喻相差还很远。两者大不相同;相差很远甚至完全相反。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成语意思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成语意思结成一群群;一队队。形容很多;自然给合在一起。也作“成群结伙”、“成群结伴”。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
成语意思沉默:沉静;不声不响;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也作“沉密寡言”、“沉静寡言”。
成语出处《新唐书 梁崇义传》:“后为羽林射生,事来瑱,沉默寡言。”
成语意思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下》:“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壹概诸圣。”
成语意思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