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引起别人的注意。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成语出处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也有敲锣打鼓,引人注目的。”
成语意思正经:庄重;正派。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成语意思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成语出处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成语意思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成语意思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人一样。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发财秘诀》:“那个人做得才和枣核般大,头便像一颗绿豆,手便像两粒芝麻,却做得须眉欲活,栩栩如生。”
成语意思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成语出处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成语意思缘:因由;故:原因;缘故。没有任何理由或根据。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4回:“因又说道:‘好好的,从哪里说起!无缘无故白受了一场气!”
成语意思形容描写或摹仿得非常逼真、传神。惟:语气助词。
成语出处宋 岳珂《英光堂帖赞》:“永之法,妍以婉,(米)芾之体,峭以健。马牛其风,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
成语意思五、十:表示多。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
成语出处南朝 梁 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成语意思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成语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成语意思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成语意思轻:轻快;慢:体态柔美。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
成语出处《群音类选 玉如意记 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
成语意思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成语出处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四卷:“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日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
成语意思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十分美好了;还要求更加美好。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没有止境。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成语意思抑制哀伤,顺应变故。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成语意思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五卷:“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成语意思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成语意思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