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缕:线。千根丝;万条线。形容两者之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成语出处宋 辛弃疾《蝶恋花》:“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成语意思门、户: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当:相称;对:合适;对等。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
成语出处宋 张端义《贵耳集》中卷:“个样村僧,岂是寻常种草?要得门当户对,还他景胜人奇。”
成语意思良:美好;辰:时辰;时光。良好的时刻;美好的景色。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成语意思镜子里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虚幻的景象。也用于比喻诗中不能从字面来理解的所谓空灵的意境。
成语出处唐 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成语意思建造在半空中的楼阁。个别时候比喻崇高的人格;旷达的胸襟。一般比喻虚构的事物。现多用来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及空想。
成语出处唐 宋之问《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成语意思睦:和好。邻国或邻居之间和平友好地相交往。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成语意思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成语出处宋 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及瓜以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成语意思扶:挽着;携:带着。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儿。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迎、观看或逃难。后也用来形容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成语意思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荡;摇荡。回;回旋。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成语意思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成语意思原意是让这个人高出一头。后形容超过一般人或高人一等。
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成语意思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成语出处王朔《懵然无知》:“整个晚会都用小演员,儿童演儿童看,台上台下天真烂漫,百花争艳。”
成语意思颐:腮帮子;指:指挥;气:神气;使:指使。用腮帮子来指挥人;用神气来支使人。
成语出处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成语意思一分一厘也一定要计较(锱:四分之一两;铢:二十四分之一两;二者是古代极小的计量单位)。
成语出处《荀子 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成语意思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成语意思夜郎:汉代我国西南方的一个地方政权;自大:自以为很大。比喻孤陋寡闻;妄自尊大。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成语意思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用:实际应用。
成语出处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成语意思形:表露;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成语出处《北史 高允传》:“允喜形于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成语意思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如做个计较,放了他回去,狭路相逢,安知没有报恩之处?”
成语意思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