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比喻闯祸或敢于得罪厉害的人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小时候去用竿子捅马蜂窝就是这样,害怕,可是心中跳着要去试试。”
成语意思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成语意思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
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南柯记 情尽》:“哎也!焚烧十指连心痛,图得三生见面圆。”
成语意思寻求彼此的共同处;保留彼此的分歧处。
成语出处《人民日报》1965.3.23:“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
成语意思权:称砣。衡:称杆。权衡:比较,衡量。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
成语出处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要依据不同对象,权衡利弊,审慎处理。”
成语意思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成语出处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12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成语意思败:失败。俱:全。斗争的双方都受到损伤。古时卞庄子要刺虎;馆竖子说;两只老虎正在争一牛;斗争结果;小虎会死;大虎会伤;然后刺杀伤虎而有杀二虎之名。后比喻因斗争;双方都受伤害。
成语出处宋 汪应辰《文定集 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两败俱伤,而国随以亡。”
成语意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成语出处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
成语意思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大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成语意思徒:只;壁:墙壁。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成语意思叵:不可;测:推测;料想;居心:存心;指怀着某种念头。存心险恶;估摸不透。
成语出处清 林则徐《使粤奏稿》:“且其居心叵测,反覆靡常。”
成语意思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成语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成语意思苍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像黑狗一样。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成语出处唐 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成语意思长生:永生。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
成语出处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三折:“忍之一字岂非常,一生忍过却清凉。常将忍字思量到,忍是长生不老方。”
成语意思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成语出处宋 龚熙正《释常谈 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成语意思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乡里、家宅。离开乡里。常指被迫远离家乡;到外地谋生。
成语出处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背井离乡,卧雪眠霜。”
成语意思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成语意思中:折中;庸:平常。儒家的一种主张。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则和态度。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成语意思形容不要多久就可达到目的(指日:可以指出日期)。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可待也。”
成语意思合:合调;符合曲调。一打拍就合于曲调的节奏。比喻双方意见很快取得一致。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