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成语意思知:晓得,知道。形容学问渊博,无所不至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成语意思隋珠:古代传说中的夜明珠,即隋侯的明月珠。用夜明珠去弹鸟雀。比喻得不偿失。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成语意思谓群鸟分散,各投窠巢。
成语出处闻一多《红烛·李白之死》:“醉客散了,如同散阵投巢的乌鸦。”
成语意思《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之桑榆”谓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成语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意思使:用。用人所长,以收其功。
成语出处《新唐书·侯君集传》:“军法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长而弃所短。”
成语意思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
成语出处明 李贽《答周西岩书》:“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
成语意思张、魏:都是姓,这里泛指人。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
成语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六:“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士人谓之‘生张八’。……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
成语意思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成语出处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成语意思彗星。骂被认为带来灾祸的人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你这个小贱人,命带扫帚星!进门不到一年,先扫死了丈夫,再把公公的差使扫掉了。”
成语意思授:任命。授予职位只限有才德的人
成语出处唐·薛登《请选举择贤才疏》:“晋、宋之后,只重门资,为奖人求官之风,乘授职惟贤之义。”
成语意思味:滋味。吃起来没有滋味,丢掉它又可惜。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成语意思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六年》:“君子曰:‘善自为谋。’”
成语意思形容写文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成语意思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成语出处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这些钱是自己豁出老命赚来的,万般辛苦,受之无愧。”
成语意思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下》:“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
成语意思形容极为谦虚。
成语出处《庄子 知北游》:“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
成语意思制:控制,辖制。受别人所控制,不得自由。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成语意思比喻不根据实际情况而去做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
成语出处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椽木乎?”
成语意思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感到惭愧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回:“又买礼来,使老身却之不恭,受之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