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成语意思喻指貌美多情的女子。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谓宋玉东邻有一女,姣好为楚国之冠,登墙窥视宋玉三年而宋玉不与之交往。
成语意思芟:删除杂草;芟夷:削平;难:灾难。削平大乱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成语意思比喻老实、不惹是生非的人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7回:“你想收别人的礼物万不能!倚仗上司欺属下,罗锅子真是省油灯?”
成语意思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
成语出处《宋书 五行志五》:“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地震,有声自河北来,鲁郡山摇地动。”
成语意思指无所作为地把时间荒废掉了。
成语出处明 许三阶《节侠记 闺忆》:“你我蓬飘岭南,岁月蹉跎,音书断绝。”
成语意思静:平静;息:平息。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成语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皋鱼增感。”
成语意思见“杀一儆百”。
成语出处郭沫若《孔雀胆》第三幕:“斩草除根,杀一警百,这正是根本的办法。”
成语意思儆: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成语意思指时运好,诸事顺利。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终有日时运亨通,封侯拜相,扬名六国。”
成语意思比喻事情成熟需要足够的时间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成语意思水中月,镜中像。指一切虚幻的影像。比喻诗中的空灵意境
成语出处唐·裴休《唐赐紫方大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空门正辟,法宇方开,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徒令后学,瞻仰徘徊。”
成语意思省吃省穿。泛指生活节俭。
成语出处宋 陆游《剑南诗稿 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成语意思朦胧:模糊不清。形容双眼模糊不清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又不是采莲女拨棹声,又不是捕鱼叟鸣榔动,惊的那夜眠人睡眼朦胧。”
成语意思朦胧:模糊不清。形容双眼模糊不清的样子
成语出处丁玲《1930年春上海》:“间或有一、二家小商店的学徒在睡意朦胧的半张着眼去下那门板。”
成语意思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成语出处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教子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
成语意思比喻声名迅速增高。
成语出处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至洪班则声名鹊起。”
成语意思指因爱面子而遭受痛苦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阿巧姐却是有点如俗语说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硬记三家出张,颇以为苦。”
成语意思比喻良机不易重逢。
成语出处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成语意思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
成语出处张洁《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