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诛求:苛求。勒索。不断地进行勒索,没有满足的时候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
成语意思专权:独断行事。指坏人独揽大权,贻误国家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此指严嵩、严世蕃父子二人也。朕久闻其专权误国……朕当即为处分,卿不可外泄于人。”
成语意思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成语出处《旧唐书·于頔传》:“擅兴全师,僭为正乐,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杀戮不辜,诛求无度,臣故定谥为厉。”
成语意思遭逢危亡之世而遇祸害。
成语出处《楚辞·刘向〈九叹·远逝〉》:“遭倾遇祸,不可救兮,长吟永欷,涕究究兮。”王逸注:“言己遭倾危之世而遇患祸,不可复救,故长叹歔欷而涕滂流,不可止也。”
成语意思纵:放纵。放纵心情,顺遂欲念。指不能自我约束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微旨》:“若欲纵情恣欲,不能节宣,则伐年命。”
成语意思谓无所顾忌地放纵情欲。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惟其生于后世,学绝道丧,异端邪说充塞弥满,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乃与世间凡庸恣情纵欲之人均其陷溺,此岂非以学术杀天下哉?”
成语意思专权:独揽大权;恣肆:放纵,没有约束。大权独揽,肆意胡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8回:“邓艾专权恣肆,结好蜀人,早晚必反矣。”
成语意思腔:腔调;势:姿态。装出一种腔调,摆出一种姿态,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成语出处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5回:“况他又倚着天子宠眷,公卿出身,见你我寒士,未必不装腔做势。”
成语意思轻、贱:轻视。卑视自己;不知自重。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卷:“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有凭有据,须不是你自轻自贱。”
成语意思比喻做了坏事的人心里总是不踏实。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这本是鸳鸯戏语,叫他出来,谁知他贼人胆虚,只当鸳鸯已看见他的首尾了。”
成语意思比喻看问题总是以偏概全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行尸:会走动的尸体。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成语出处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谋擢》:“尽热衷瞒神吓鬼,扮花面走肉行尸。”
成语意思早晨开花傍晚凋谢。比喻生命短促,荣辱无常
成语出处《晋书·王沈传》:“朝荣夕灭,旦飞暮沉。”
成语意思早晨开花傍晚凋谢。比喻生命短促,荣辱无常
成语出处《魏书·韩显宗传》:“然官位非常,有朝荣而夕悴。”
成语意思毙:死亡。早晨开花傍晚凋谢。比喻生命短促,荣辱无常
成语出处晋·潘岳《朝菌赋》:“奈何兮繁华,朝荣兮夕毙。”
成语意思到死都不觉悟。形容顽固不化。悟:醒悟。
成语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
成语意思不时:不合时宜。做事违背农时。泛指不合时宜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八年》:“作事不时,怨读言动于民。”
成语意思旁观别人的危难而不加救助。
成语出处宋 洪迈《夷坚志补 褚大震死》:“凶愎不孝,乡里恶之。母尝堕水中,坐视不救,有他人援之,后加詬骂而殴之。”
成语意思跋扈:霸道,不讲理。专断蛮横,蛮不讲理
成语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六章:“太平军一坏于杨秀清的专擅跋扈,再坏于韦昌辉的疯狂屠杀,最后坏于洪秀全的任用私人。”
成语意思要把沙子蒸成饭。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
成语出处《楞严经》第六卷:“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