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谓能力低下而谋划很大。
成语出处《晋书·庾亮传论》:“智小谋大,昧经邦之远图;才高识寡,阙安国之长算。”《周书·李弼传》:“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英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
成语意思朝:早晨。早晨在西,晚上在东。指行踪不定。比喻变来变去,不专一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四贤记·社会》:“朝西暮东,齐、梁、燕、宋,生涯不同。”
成语意思戕贼:伤害,残害。自己人互相杀害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2回:“我与将军以勇力齐名,好汉惜好汉,何忍自相戕贼乎?”
成语意思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他们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不尊重上级的统一领导。”
成语意思喻指能力小者承担重任必出危险。
成语出处《汉书 李寻传》:“屋大柱小,可为寒心。唯陛下亲求贤士。”颜师古注:“言天下事重大,臣之任当得贤能者。”
成语意思指招收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现多用来形容网罗坏人;扩充力量;结党营私。
成语出处《赖古堂名贤尺牍新钞 与卓珂月》:“辄欲奏记自通,已又念近日时刻中诸君子,所记载文籍,不啻招降纳叛,而世之附名其中者,虽不尽弭耳乞盟,然意已近之。”
成语意思指自己走上毁灭的道路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7回:“话说杨志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如何回转去见得梁中书,欲要就冈子上自寻死路。”
成语意思犹穷凶极恶。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常州新建侯祠记》:“倭夷恣凶稔恶以毒螫志我吴民,是乱贼之尤未有甚焉者也。”
成语意思谓才智低下,说话口气却很大。
成语出处《旧唐书·江夏王道宗传》:“君集智小言大,举止不伦,以臣观之,必为戎首。”
成语意思朝:早晨。早晨颁布的政令晚上就更改。形容政令无常,局势混乱
成语出处《晋书·赵王伦传》:“白书青纸为诏,或朝行夕改者数四,百官转易如流矣。”
成语意思恣:放纵,无拘束;忌:顾忌,畏惧。形容随意作恶,毫无顾忌
成语出处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坏人靠着冰山,恣行无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怜。”
成语意思见“钻穴逾墙”。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也有钻穴逾垣在那里偷窃的,也有杀人放火在那里抢劫的。”
成语意思见“钻穴逾墙”。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果报》:“安丘某生通卜筮之术,其为人邪荡不检,每有钻穴逾隙之行,则卜之。”
成语意思鱼肉:以人为鱼肉;比喻残杀。比喻内部自相残杀。
成语出处《晋书 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
成语意思犹言椎心泣血。
成语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臣等原奏概归无效,拜命之余,不禁椎心饮泣。”
成语意思见“恣情纵欲”。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
成语意思耍弄虚假的一套来欺骗人
成语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他一转身,站在梁建对面说:‘我有必要对你装虚作假?’”
成语意思仅知道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不了解全面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结和》:“秦知进取之利,而不知鸿门之难,是以知一不知十也。”
成语意思佛教称庄严的佛像。比喻某种人的真面目(含贬义)。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四回:“既然现出了庄严宝相,自然分外绸缪。从此月下花前,时相往来。”
成语意思同“遭逢不偶”。
成语出处清·谭嗣同《先仲兄行状》:“遭遇不偶,居恒忽忽,悲歌感慨,以发其堙郁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