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对赌博的鄙称。
成语出处《晋书·陶侃传》:“樗蒲者,牧猪奴戏耳!”
成语意思冥:昏暗;昭:明;瞢暗:昼夜未分。指昼夜未分时的混沌状态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天问》:“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成语意思比喻瞎忙乱
成语出处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马捉老鼠》:“方言‘马捉老鼠’,盖讥人粗撞不了事也。”
成语意思谬:错误、差错;引申为走了样的;不正确的;种:种子。比喻荒谬错误的东西(言论、学风流派等)一代代流传下去。
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答门人邓君迁书》:“第时课穿杂,谬种流传,纵浚发于慧心,或取惊于拙目。”
成语意思缪:荒谬;种:种子。指荒谬的东西流传下去
成语出处《宋史 选举志二》:“所取之士既不精,数年之后,复俾之主文,是非颠倒逾甚,时谓之缪种流传。”
成语意思满纸都是废话。形容文章空洞,毫无内容。
成语出处张庸《章太炎先生问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题目,互相研究,满纸空言,何以谓之扰乱治安?”
成语意思用珍珠打鸟雀。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成语出处汉 扬雄《太玄 唐》:“明珠弹于飞肉,其得不复。测曰:明珠弹肉,费不当也。”
成语意思见“明珠暗投”。
成语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明珠投暗大屈才能;入室操戈自相鱼肉。”
成语意思莫:不。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成语出处《宣室记》:“士真愈不悦,瞪顾攘腕,无向时之欢矣。太守惧,莫知所谓。”
成语意思不知道怎幺办好,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亦作“莫知所谓”。
成语出处《晋书·王廙传》:“是时温将废海西公,百僚震栗,温亦色动,莫知所为。”
成语意思原为佛家语,比喻虚幻无凭。后也比喻胡言乱语。
成语出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596卷:“复次善勇猛,如人梦中说梦所见种种自性。如是所说梦境自性都无所有。何以故?善勇猛,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说。”
成语意思靡:无、不。措:处理。不知该如何办才好。
成语出处晋·元帝《改元赦令》:“京都倾覆,宗庙为墟,孤悼心失图,靡知所措。”
成语意思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9卷:“忽因昼寝,梦坐烟霞之境,四顾而望,熊罴虎豹,围绕周匝,莫知所措。”
成语意思命:生命。生命就在早晚之间。形容生命垂危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龚胜传》:“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
成语意思磨砖头成镜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成语出处宋·陆游《仰首座求钝庵》诗:“掘井及泉那用巧,磨砖作镜未为愚。”
成语意思投:抛掷,丢弃。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和赏识,或好人误入歧途。也比喻珍贵的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成语出处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六经》虽美,不通其义,不识其字,则如明珠夜投,按剑而怒也。”
成语意思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同“一筹莫展”。
成语出处明 张居正《与王鉴川计四事四要书》:“本兵错愕惶惑,莫展一筹。”
成语意思《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潢池,积水池。后因以“弄兵潢池”喻起兵。有不足道之意。
成语出处《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成语意思怒臂:螳螂发怒用臂膊阻挡车轮;辙:车辙。比喻与强者为敌,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宋·吕祖谦《东莱博议·随叛楚》:“随非惟不自忧,乃不自量其力,怒臂当辙,以蹈祸败。”
成语意思怒臂:螳螂发怒用臂膊阻挡车轮。比喻与强者为敌,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明·许三阶《节侠记·侠晤》:“小生怒臂当车,自取戮辱,惭愧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