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懵:无知的样子。一无所知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除读书属文外,其它懵然无知。”
成语意思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成语出处元 黄溍《书袁通甫诗后》:“吾侪碌碌,从俗浮沉,与先生相去远甚,而欲强加评品,正如盲人说象。”
成语意思望风顺从。
成语出处唐·张说《广州督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碑颂》:“幅员万里,驯致九译,诏书下日,靡然顺风。”
成语意思瞎子骑着瞎马。形容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成语意思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
成语意思漠然:冷淡的样子;置:放;搁置。毫不关心地把事情搁到一边;形容对人或事态度冷淡;不关心;不理不睬。
成语出处宋 高斯得《耻堂存稿 直前奏事》:“今被灾之地既广,旧由比固当悉援,然亦安可漠然视之,然徒责之诸司州郡乎?”
成语意思芒然:模糊不清。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说剑》:“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芒然自失。”
成语意思渺然:微小的样子。孤孤单单一个人。形容力量微小
成语出处宋·陈亮《与石应之》:“古之君子以渺然一身而能与天地并立者,岂周旋上下委曲弥缝之所能办哉!”
成语意思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破落;衰败。形容社会经济衰败;人民生活困苦。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序》:“民用凋敝,奸宄不禁。”
成语意思①《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②比喻反复无常。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成语意思见“墨守成规”。
成语出处清·王韬《翁牖余谈·犹太古历说》:“盖用心不专,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陈出新耳。”
成语意思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成语意思不三不四,行为不端正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还有几个没三没四帮闲的,专一在街上寻些空头事过日子。”
成语意思做事粗心,不细致。
成语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6回:“但凡有点毛手毛脚的,小人决不用他。”
成语意思豕:猪。如同木头、石头、鹿和猪一样。形容愚笨无知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珊瑚》:“冤哉!谓我木石鹿豕耶!具有口鼻,岂有触香臭而不知者?”
成语意思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成语出处《燕丹子》上卷:“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成语意思不知何所依从。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请裁定宗藩事例疏》:“或拟议不定,靡所适从。”
成语意思见“面如土色”。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西湖二集·吴越王再世索江山》:“董昌面色如土。众兵都面面厮觑,不敢则声。”
成语意思蒙骗上级,压迫下属和人民。
成语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至今还不能替老百姓想,瞒上欺下,咱简直不是个人啦!”
成语意思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
成语出处《与僧正教》:“信可谓心与事背,貌是情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