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不知羞耻,不要脸面
成语出处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你这个没脸没皮的东西,滚出去!”
成语意思先钻李核,然后出卖,免得别人得到良种。形容极端自私。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成语意思横:粗暴。面孔冷漠,说话蛮横
成语出处高阳《清宫外史》:“格尔思表示,条约改议,外国尚有之,罪使从古未有。面冷言横。”
成语意思在毛里拖毡行进困难。比喻畏缩不前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第四折:“好教我足未移心先战,一步步似毛里拖毡。”
成语意思形容强迫。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岂有此理!这事可是蛮来生作得的吗?”
成语意思行动迟缓,做事拖拉
成语出处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这里一笔,那边一扫,再来磨磨蹭蹭,十来下,成了。”
成语意思指盲从崇拜别人
成语出处梁遇春《醉中梦话(二)》:“屈服于权威的座前已是我们的国粹,新文学家用不着再抬出许多沾尘不染的洋圣人来做我们盲目崇拜的偶像。”
成语意思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悦:愉悦。形容心情烦闷不快活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24回:“‘只可惜他落在别国,倒在此处做了对头。奈何,奈何!’闷闷不悦,这也不题。”
成语意思眉目:条理。事物条理不清或文章没有条理
成语出处《人民日报》1951.6.6:“交代不明,眉目不清,也是常见的缺点。”
成语意思没有毛的老虎。比喻凶猛的人或事物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折:“这一把无情毒火,岂非是没毛大虫。”
成语意思指人糊里糊涂,神志模糊不清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6回:“人瑞惊觉,懵里懵懂的,睁开眼说道:‘呵,呵,信写好了吗?’”
成语意思指地方官手中的权力,足以使人破家灭门
成语出处明·敖英《东谷赘言》上卷:“人有恒言:‘破家县令,灭门刺史。’予谓此言,强宗豪右当常讼之。”
成语意思面目:面貌;可憎:令人厌恶。相貌丑陋;令人厌恶。
成语出处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成语意思佛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比喻苦难无穷无尽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马介甫》:“袛缘儿女情深,遂使英雄短气。”清 但明伦评:“儿女情深,英雄气短,茫茫苦海,同此病源。”
成语意思俗语。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成语出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七章:“你们真个胡子眉毛一把抓,人人眼里插棒槌。”
成语意思所见的全是凄惨冷落的景象
成语出处陈毅《过黄泛区书所见》:“三过黄泛区,走跄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成语意思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成语出处《西湖二集 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没慈心的马面牛头,两股叉,两条鞭,恶恶狠狠。”
成语意思眉目不清,形容一塌糊涂的样子。也指没有脸面
成语出处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五章:“上面是扳鳌抓角的桥亭,已经多年没有修理,金碧彩画全着尘土糊得没眉没眼。”
成语意思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99回:“屋内又有徐庆,嘴里是骂骂咧咧的,手中这口刀是神出鬼入。”
成语意思面貌黑黄色。形容憔悴的样子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