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鸟巢因建于弱枝而倾覆。比喻处境极端危险。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诗:“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成语意思指集体所有制或个体的没有保障的工作
成语出处刘玉民《骚动之秋》第15章:“这就是你们的铁饭碗和我们的泥饭碗的区别了。”
成语意思如飞鸟栖伏,野兽奔走无路。形容势竭力穷,处境困难。
成语出处《梁书·元帝纪》:“贼景鸟伏兽穷,频击频挫,奸竭诈尽,深沟自固。”
成语意思拘守成规、旧说而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恐以一定陈言,误泥古拘方之作者。”
成语意思按照圆规画圆形。比喻照老规矩办事,不知道变通。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拘守古代的而否定当今的。形容崇尚陈规旧法,贬低新鲜事物。
成语出处宋 刘恕《自讼》:“泥古非今,不达时变,疑滞少断,劳而无功。”
成语意思比喻调皮捣蛋。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心里再要买一个,又怕那牙子家出来的,不干不净,也不知道毛病儿,买了来三日两日,又弄鬼掉猴的。”
成语意思垢、污: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成语出处《左传 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
成语意思《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氵昬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后用以比喻无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参见“滥竽充数”。
成语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成语意思形容愤怒之极,无法抑制。
成语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一幕:“[程娘子]怒火冲天,不顾一切地冲向狗子拚命,却被狗子一把抓住。”
成语意思泥:拘泥;执:执拘,约束限制。比喻用古代的陈规硬套今天的事物
成语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6回:“于此礼不遵,而泥古执今,不独失礼,竟可谓之不臣矣。”
成语意思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成语出处《晋书 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成语意思泥:拘泥,约束限制。比喻用古代的陈规硬套今天的事物
成语出处宋·楼钥《荐黄肤卿林椅札子》:“既非泥古以违今,直可据经而从事。”
成语意思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李贺诗的想象奇特、虚幻怪诞。后多用于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成语出处唐 杜牧《李贺诗序》:“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成语意思泥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说话。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7章:“我们要写许多通俗的书,说明古不如今,旧不如新的道理,以破除社会上一般泥古守旧的思想。”
成语意思拈:用指取物;花、草:女子。比喻男性玩弄女性,嫖妓等
成语出处元·古杭才人《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二出:“拈花摘草,风流不让柳耆卿。”
成语意思形容惊恐逃窜。
成语出处宋·曾巩《救灾议》:“彼知己负有司之禁,则必鸟骇鼠窜,窃弄锄梃于草茅之中,以扞游缴之吏。”
成语意思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他父亲给他娶了个媳妇,今年才二十二岁,也有几分人材,又兼生性轻薄,最喜拈花惹草,多浑虫又不理论。”
成语意思玩赏花月。
成语出处明·周履靖《锦笺记·游杭》:“拈花弄月须乘少,问水寻山莫待迟。”
成语意思烹:煮烧。飞鸟打尽,弓被搁置不用;兔被捕杀后,猎狗则被烹食。比喻事情办成,功臣被害
成语出处鲁迅《立此存照》:“倘有不识时务者问:‘如果那时并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且汉人也配享太庙……则将如何?’我觉得颇费唇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