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只:一个。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成语出处《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成语意思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比喻因不受重视而担任清闲的职务。也比喻长期等候工作或长久地等待接见。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虽然也没有什么大进项,比起没有发达的时候,在人家坐冷板凳,做猢狲大王,已经天悬地隔了。”
成语意思同“重峦迭嶂”。
成语出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回:“看那山势,虽不比梁山广,却也险峻,周围重峦复嶂,只有山前一条大路。”
成语意思支离:分散。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成语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为学两端》:“近时为学不过两端,一则径趋简约,脱略过高;一则专务外驰,支离繁碎。”
成语意思治:治理。治理乱世,扶持危局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犯:冒犯。违抗尊长或朝廷,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
成语出处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智者称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为作乱犯上。”
成语意思泄漏机密或消息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5回:“今愿陛下守口如瓶,不可提起,万一走漏风声,娘娘与夫人们只道妾等巧诈,以博圣恩眷宠。”
成语意思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
成语出处《天讨·望帝》:“巴县邹烈士容首起大呼,昭聋发聩,正义浃乎寰宇,回响振乎栈峡。”
成语意思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成语出处刘心武《写在水仙花旁》一:“一旦有满足这种要求的作品出现,形同震聋发聩,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成语意思莺:古作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疾走着的鸾,飞舞着的凤。形容建筑物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见楼台三四重,势磋峨走鸾飞凤,晃分明金碧玲珑。”
成语意思指极少的数量。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使有铢两分寸之加焉。”
成语意思振旅:整军,休整部队;归:返回。军队作战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而返回。指部队作战胜利归来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
成语意思挑选邻居好的地方居住。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诗:“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成语意思见“中流砥柱”。
成语出处宋·朱熹《与陈侍郎书》:“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立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成语意思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
成语意思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成语出处唐 寒山《诗》:“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成语意思只:独,单;鸾:传说中风凰一类的鸟。没有配偶,孤零的一个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人桃源》第二折:“他年不骑鹤,何日可登鳌,今夜恰乘龙,说甚的只鸾单凤,天与配雌雄。”
成语意思指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成语意思安定、祸乱、存续、灭亡,指国运的各种情况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微》:“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