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比喻循规蹈矩。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弟子行》:“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往来过之,足不履影。”
成语意思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成语出处晋 李密《陈情事表》:“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成语意思自己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
成语意思同“珠璧交辉”。
成语出处元·王结《偶感》诗:“凤麟呈瑞吾何与,珠璧联辉世岂多。”
成语意思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成语出处《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成语意思见“栉比鳞次”。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迩来林栖谷隐,栉比鳞差。”
成语意思知白:明辨是非。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暧昧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成语意思板着指头也不过来(不胜:不能承受)。形容数量很多。
成语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而贫弱者或衣食不给,其小有才者至窜入匪类,以辱先人,以余所见,指不胜屈。”
成语意思逐:追求。抓住根本,放弃次要的东西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成语出处《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薄疑谓赵简主曰:‘君之国中饱。’简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对曰:‘府库空虚于上,百姓贫饿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成语意思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成语意思收缴兵器,解散军队。
成语出处《史记·周本纪》:“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
成语意思见“指不胜屈”。
成语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奇遇之多,指不胜偻,若今日所昵,未数数觏也。”
成语意思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成语意思壁:壁垒;营寨周围的高墙。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比喻从旁观望;置身事外。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成语意思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上车著作应来问,折臂三公定送方。”
成语意思灼:烧。指佛教徒燃艾或焚香烧炙头顶背脊
成语出处《宋史·朱寿昌传》:“用浮屠法灼背烧顶,刺血书佛经。”
成语意思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死亦甘心。”
成语意思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成语意思边:边防;输:捐献。捐献财物作巩固边防的费用。
成语出处《汉书·卜式传》:“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