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反而使身体受到损害。比喻得不偿失。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夫人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按,此语亦见《吕氏春秋·审为》与《淮南子·道应训》。
成语意思庸医:医术低劣的医生。医术低劣的医生误用药物而害人性命。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八回:“我有几个草头方儿,能治大病,管情医得他好便了。就是医杀了,也只问得个庸医杀人罪名,也不该死。”
成语意思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后用“雨旸时若”谓晴雨适时,气候调和。
成语出处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
成语意思引:离开。远远地离开,深深地潜沉。比喻逃离困境
成语出处宋·苏舜钦《答范资政书》:“某昨得罪后,都下沸腾未已,其谤皆出人情之外,而往往信而传之,自念非远引深潜,则不能快仇者之意。”
成语意思像蝇一样营营往来,像鼠一样四下窥伺。比喻到处钻营,贪婪无耻。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贺学博未齐陶师膺奖序》:“手谈眼语,譸张万端,蝇营鼠窥,射利如蜮,吾见驵侩之于市井也,而今布之学校矣。”
成语意思心里惦挂事情,一晚上起来十次,不得安睡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寓言:有所寄托的话;十九:十分之九。十分之九是寓言。泛指文章的情节多属虚构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成语意思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极远的异域他乡
成语出处明·王守仁《痊旅文》:“连峰际天合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无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
成语意思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成语意思形容想说又说不出来
成语出处冰心《最后的安息》:“猛然看是惠姑,眉眼动了几动,只显出欲言无声欲哭无泪的样子。”
成语意思根据人们的称誉给以奖赏。
成语出处《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成语意思旧指官吏借不公正的判决,收受贿赂。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刑法志》:“奸吏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傅生议,所欲死则予死比。”
成语意思御用:帝王所用。为帝王所豢养只知道歌功颂德的无聊文人。比喻投靠有势力的集团或有势力的人物而为之吹嘘的文人
成语出处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原来请他去编撰县志的,偏又不肯歌功颂德,当一名乖乖的御用文人,得罪了有头有脸的人家。”
成语意思以此事为光荣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七四:“他们一向规规矩矩,也把儿女们调教的规规矩矩,这是他们引以为荣的事。”
成语意思勇敢出众,强硬不屈
成语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则是在他们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
成语意思云雾会合聚集。比喻聚集迅速
成语出处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举国志士,云涌雾集以应之。”
成语意思勇:勇气;胆量;谋:计谋;策略。只有胆量;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凭勇气猛冲猛打;而没有周密考虑。
成语出处唐 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王)武俊蕃种,有勇无谋。”
成语意思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不能做出决断
成语出处《旧唐书·裴寂传》:“高祖将先定京师,议者恐通为后患,犹豫未决。”
成语意思引来作为教训;警戒自己。常指用自己或别人过去的失败和错误来警戒自己;避免重犯。
成语出处清 钱大昕《士驾斋新录》:“为古之士,当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