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说的和做的一样。形容人表里如一。
成语出处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成语意思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竭:完。形容接连不断,没有尽头
成语出处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又防止了对于人力资源的滥用和浪费,人力动员却可以源源不竭。”
成语意思悒悒:忧愁不安的样子。心里郁闷,感到不快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生恚怒,悒悒不欢。母虑其复病,急为议姻,略为商榷,辄摇首不愿。”
成语意思要:简要;繁:繁杂。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繁琐
成语出处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三部:“李大爷要言不繁……”
成语意思云阵奔涌,狂风发作。形容文章气势磅礴。
成语出处清·吴敏树《〈欧阳功甫遗集〉序》:“伯鲁之文,云涌飙发而骤进于古,若春木之落其华而将实矣。”
成语意思一句话也不说。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
成语意思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2章:“正在他犹豫不定的时候,马连福来了,真是天遂人愿。”
成语意思要:简要;烦:烦琐。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一点不罗嗦。
成语出处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可谓要言不烦也。”
成语意思游移:犹豫;迟疑不决。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成语出处汉 刘熙《释名 释车》:“游环在服马背上,骖马之外辔贯之。游移前却,无定处也。”
成语意思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成语出处《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成语意思指处世迟疑,没有决断。
成语出处《汉书 元帝纪赞》:“牵制文义,优游不断。”
成语意思怨:仇恨;报:报答;回报;德:恩惠。指忘恩负义;反而加害于人。
成语出处《国语 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
成语意思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寻求根本。原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细。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成语出处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成语意思见“一言半语”。
成语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成语意思源头和根本。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自从这立宪二字发见了,就有人从西书上译出一部宪法新论,讲的源源本本,有条有理。”
成语意思原原:探究原始;本本:追究根本。原指探究事物的本源。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经过。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元元本本,数始于一。”
成语意思①行走不稳貌。②坦然自得貌。③形容主意不定。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四折:“我做个州官不歹,断事处摇摇摆摆。”《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一个妇女摇摇摆摆从府堂里出来,自言自语,与崔宁打了个胸厮撞。”
成语意思氤氲:烟云弥漫的样子;叆叇:云彩浓密。形容云气弥漫浓厚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度黄龙》第一折:“看了这样云瑞气,氤氲叆叇罩周围,白云隐隐,绿水依依。”
成语意思笑了一笑就放在旁边了;表示不当一回事。
成语出处宋 陆游《书梦》诗:“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难。”
成语意思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成语出处谢觉哉《不惑集 爱父母》:“不错,封建社会曾把养父母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类热爱父母——‘孝亲’的自然伦理,要人民‘移孝作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