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像鱼腐烂鸟溃散。比喻迅速崩溃,完全失败
成语出处《隋书·杨玄感传论》:“民力凋尽,徭戍无期,率土之心,鱼惊鸟溃。”
成语意思微妙的道理。
成语出处清·袁枚《续新齐谐·雁岩仙女》:“所说言语,都是元经秘旨,不能记忆。”
成语意思由于种种原因,有家却不能回去。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你可为甚么切齿嚼牙恨,这是你自做的来有家难奔。”
成语意思击:搏击;挚:凶猛。鸷鸟扑击其他动物时,羽毛都张着。比喻严酷凶悍。
成语出处《史记·酷吏列传》:“而纵以鹰击毛挚为治。”
成语意思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接待天下贤士。后以“燕金募秀”为招纳贤士之典。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上张侍郎启》:“伏遇留守侍郎燕金募秀,蔡屣延才,铎宣百世之文,旌集四方之善。”
成语意思指卖弄姿色,诱人偷情。
成语出处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浇奠罢守定灵床哭少年,则落的两泪涟涟,怕有一等迎奸卖俏俊官员,打一副金头面,早忘了守三年。”
成语意思指面部的细微表情
成语出处毛泽东《贺新郎·别友》:“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成语意思隐藏行踪、埋没名姓以求不使人知。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或有山间林下,怀才抱德,隐迹埋名。”
成语意思《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一举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成语意思进行最后的较量以决定高下。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
成语意思比喻说话做事一次就成功。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符金锭》第二折:“这个不打紧,我如今就去,一箭上垛。”
成语意思同“运蹇时乖”。
成语出处明·谢谠《四喜记·翠阁耽思》:“相抛万里,想合受凄凉,是我运蹇时低。”
成语意思一支箭射中两只雕。比喻做一件事而达到两个目的。
成语出处《北史 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成语意思既用言语来传授,又用行动来以身作则。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成语出处李欣《老生常谈续编·再谈百年树人》:“不能以身作则,言教身传,没有正确的观点方法,打算‘精选勤育’新生一代,是做不到的。”
成语意思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成语出处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有脚书厨》:“[龚程]自幼读书于南峰山先都官墓庐,攻苦食淡,手未尝释卷。记问精确,经传子史,无不通贯。,乡人号为‘有脚书厨’。”
成语意思一碗浆,十个饼。比喻小恩小惠。
成语出处《新唐书 藩镇传 李师道》:“公初不示诸将腹心,而今委以兵,此皆嗜利者,朝廷以一浆十饼诱之,去矣!”
成语意思响:回声。对答有如回声。形容答话敏捷流利
成语出处唐·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昭容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
成语意思旧指施舍贫民的食物。
成语出处清 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易缠头之金,义浆仁粟不匮矣;辍秉烛之晷,读书治生有余矣。”
成语意思一介:一个。一个小小的书生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7回:“生员及一介儒生,何敢妄干国政。”
成语意思犹言一见如故。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天章阁待制王公墓志铭》:“余走尘土时,公一接如旧,以道义淡交者有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