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谓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两全之策也。”
成语意思犹一目了然。
成语出处元·陈栎《勤有堂随录》:“程泰之《禹贡图》,不惬人意,不能使人一见了然。”
成语意思屩:用麻与草做的鞋;蓝缕:破烂。衣服鞋子破烂
成语出处唐·薛用弱《集异记·刘惟清》:“先是东平有术士皇甫喈者,落魄不仕,衣屩蓝缕,众甚鄙之。”
成语意思语本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言张衡作《二京赋》构思十年乃成,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二年(《晋书·左思传》作“十年”)乃成,后因以“研京练都”谓文思缜密而迟缓。
成语出处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言张衡作《二京赋》构思十年乃成,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二年(《晋书·左思传》作“十年”)乃成。
成语意思见“颜筋柳骨”。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精柳骨,散落人间,宝为神物。”
成语意思犹言当机立断。形容在紧要关头处事果断。
成语出处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成语意思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露:显露;扬:表现。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成语出处汉 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成语意思举:做事。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落得永远快活,且又不担干系,岂非一举两便!”
成语意思犹言每天不能饱食。形容生活贫困。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钱兴日逐做些小经纪供给家主,每每不敷,一饥两饱。”
成语意思精心研究,深入思考。同“研精覃思”。
成语出处宋 王令《答刘公著微之书》:“研精苦思,扪隙发罅,以窥求门户。”
成语意思倾心:一心向往。初次相见便完全被对方吸引住了。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主上与将军风殊类别,一见倾心,亲如宗戚。”
成语意思瘠:瘦。看待他人的得失,就像秦国人看待越国人的肥瘦一样。比喻痛痒与己无关
成语出处清·张永铨《海啸行》:“嗟哉闾里遭颠连,越瘠秦视人胡然。”
成语意思一飞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远大。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成语意思初次见面就产生爱慕的情感
成语出处清·西岷山樵《序》:“先祖五世以官事过禾中,邂逅水次,一见倾倒。”
成语意思战国时,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郭隗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劝说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燕骏千金”为招纳贤士之典。
成语出处战国时,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郭隗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劝说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
成语意思权:权宜。顺应机宜,采取变通的措施
成语出处唐·无名氏《仙传拾遗·张子房》:“子房读书,能应机权变,佐汉祖定天下。”
成语意思运用计谋。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哥也,你可怜见同衙共府,你休要运计铺谋。”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则要你鱼鳞般排军阵,雁行般列队伍,依着我运计铺谋。”
成语意思铺:展开,安排。运用计策,安排谋略
成语出处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二折:“俺行兵处尽按管乐用计铺谋,相持时尽按孙吴安营下寨。”
成语意思见“鱼溃鸟散”。
成语出处《陈书·高祖纪上》:“公以国盗边警,知无不为,恤是同盟,诛其丑类,莫不鱼惊鸟散,面缚头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