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计:计划,计谋;战:作战。先筹划好后再战。指不打无准备的仗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划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计巧者也。”
成语意思恤:周济;忽:不重视。救济自己亲近的人,对不亲近的人就不重视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
成语意思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成语出处《法华经·序品》:“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分布诸舍利,而起无量塔。”
成语意思比喻群雄割据的形势。
成语出处汉·陈琳《檄吴将部曲文》:“自董卓作乱,以迄于今,将三十载,其间豪桀纵横,熊据虎跱,强如二袁,勇如吕布,跨州连郡,有威有名,十有余辈。”
成语意思心里急得像火烧着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成语出处柯岩《追赶太阳的人》:“她摸黑坐着,心焦火燎地等着邻家的闺女从夜校回来帮她收拾。”
成语意思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与从弟谢惠连俱以诗文着称,见《宋书·谢惠连传》。后遂以“谢家活计”喻指赋诗。
成语出处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与从弟谢惠连俱以诗文着称,见《宋书·谢惠连传》。
成语意思心里很急;像火在烧。急:焦急。
成语出处清 吴璿《飞龙全传》:“那管院的太监,心燎意急,一筹莫展。”
成语意思煎:煮;何:多么;急:紧迫。煮得为什么那样急。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语意思心里焦躁,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焦灼难忍。
成语出处叶圣陶《线下·游泳》:“田先生本已心焦如焚,听见了这些话,也不问是谁,严正地呵斥道:‘人家危险的时候,你们还说这样的冷话!’”
成语意思系:拴缚。用绳系住脖子,用手牵着羊。形容投降请罪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帝显德佑二年》:“祺读至‘免系颈牵羊’之语,太后泣谓帝曰:‘荷天子圣恩,汝宜拜谢。”
成语意思比喻遇事左右为难,颇感棘手
成语出处《阳春白雪·小令·寿阳曲》:“泪点多如秋夜雨,烦恼如《孝经》起序。”
成语意思原指修诗书,兴礼乐。后引申为把旧有的修理好。把废置的利用起来。
成语出处《汉书 司马迁传》:“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成语意思指剖析精微深奥的道理。
成语出处清恽敬《读一》:“盖知者至广极大,析精剖微不可端倪者也。”
成语意思犹言杀敌致胜。禽,同“擒”。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陈汤传》:“今国家素无文帝累年节俭富饶之畜,又无武帝荐延枭俊禽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
成语意思同“熊经鸟申”。
成语出处元·耶律楚材《继武善夫韵》:“熊经鸟引聊终老,岩下疏松正好攀。”
成语意思同“熊经鸟申”。
成语出处《弘明集·正诬论》:“且夫熊经鸟曳,导引吐纳,辍黍稷而御英蕊。”
成语意思见“熊经鸟申”。
成语出处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吕岩》:“不损上药,愈益下田。熊经鸟伸,纳新吐故。”
成语意思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鸟之伸脚。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成语意思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象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因用以指思想保守的人。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象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
成语意思形容一个人伪装,粉饰,拚命钻营的丑态
成语出处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三回:“南京政府里的官员,大都削尖脑袋,使出浑身解数钻门路巴结北京政府中那些有权有势的大臣。”